烦人的黏豆包(王中原)

摘要:黏(读年音)和粘(读沾音,也读年音),本来是两个字。异体字整理时,将黏作为异体字淘汰,粘字身兼二任。

烦人的黏豆包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黏(读年音)和粘(读沾音,也读年音),本来是两个字。异体字整理时,将黏作为异体字淘汰,粘字身兼二任。

  后来,又恢复黏字,黏字东山再起。黏字试图夺回被粘字代行的职权,可是粘字抓住不放,不情愿还权于黏。

  问问文字使用者吧,回答各种各样。

  一曰:只知道黏字被淘汰,不知道黏字被恢复。

  二曰:知道黏字被恢复,照规定写。

  三曰:知道黏字被恢复,但旧习难改,还写粘。

  四曰:不管你咋规定,随大流写粘。

  五曰:有关部门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六曰:黏难写,粘易写,诱惑挡不住。

  七曰:上网查,众说纷纭,难以取舍。

  黏粘合并,为了简约;黏粘分立,为了精密。有关部门求简约时,大众嫌其不够精密;有关部门求精密时,大众怪其不够简约。混乱现状,永无了局。

  书写者我行我素信手一挥痛快淋漓,苦的是编辑、校对。在黏与粘的拔河中花费了无穷的精力。黏字下野时,排斥打击不遗余力,黏字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黏字官复原职时,又打压粘字,无所不用其极。可是,粘字拥趸甚多,广有羽翼。编校者精疲力竭,收效甚微,徒唤奈何。呜呼噫嘻!呜呼噫嘻!

  别人写文章,必交代黏字何日废,何日立,我则不屑交代之。我只知道曾经的黏豆包变成了粘豆包,曾经的粘豆包现在要写成黏豆包——尤其是校对编辑。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咬文嚼字》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编 昕晨]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