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五)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赵盼
王中原 摄
摘录人民出版社编审林穗芳先生《编辑的语文学习和进修》中的两个片段:
古诗文知识在编辑工作中还是用得上的。《林肯传》译稿加工有这样的例子。1861年2月林肯离家乡赴华盛顿就任总统,当时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举国上下,忧心忡忡。林肯在火车站向乡亲们告别时借用某诗人的一句诗Behind the cloud the sun is still shining,最初译作“乌云后面太阳依旧照耀着”,未能很好表达原作的意境和林肯战胜困难局面的信心,而且不大像诗句。后来进行编辑加工时改为“漫天乌云遮不住,太阳依旧送光辉”。
另一句话起初译“游行队伍正冒着细雨和阵阵冷风行进”,“阵阵冷风”三仄一平,声调不和谐,定稿时把“冷”字改成了“寒”字;在“细雨”前加叠字“蒙蒙”,使“蒙蒙细雨”同“阵阵寒风”对仗。这样就使译文产生了节奏。
林先生这个例子说明,不是你学会了外语就会翻译,没有深厚的语言文学修养是翻译不出精品的。
林先生还提醒我们,学习古汉语是为了更好地使用现代汉语,在写作时决不可滥用文言成分。有人放着“未曾听说”不用,而偏说什么“未之闻也”。
林先生还说,“语法、逻辑、修辞是编辑的必修课”。“语法管说话是否符合言语习惯,逻辑管说话是否符合思维规律,修辞管说话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简单地说,逻辑管通不通,语法管顺不顺,修辞管好不好。三者都不管观点对不对,这是要由实践来检验的问题。”
消灭错别字是编校者的第一要务,把“杜国痒”“陆润痒”“翁同龡”改为“杜国庠”“陆润庠”“翁同龢”是基本功,必须过硬。还要在逻辑、语法、修辞和古诗文修养上下功夫。山路崎岖,风光无限,甘于寂寞,砥砺前行。
林先生文章系人民出版社《编辑工作二十讲》第七讲,有兴趣可以一阅。
2018-03-21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