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十一)(王中原)

摘要:有些差错,眼睛瞪多大,瞅多少遍,硬是看不出来;要用“心”看,才能发现。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十一)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赵盼

王中原 摄

  有些差错,眼睛瞪多大,瞅多少遍,硬是看不出来;要用“心”看,才能发现。

  比如,你的心里只有“床第”“寒喧”“渲泄”“徐谓”“钱君陶”“夏丐尊”和《挥尘录》,而无“床笫”“寒暄”“宣泄”“徐渭”“钱君匋”“夏丏尊”和《挥麈录》,怎么能发现前面的七个差错呢?

  徐渭别署田水月,“田水月”析“渭”而来,写成“谓”焉能不错?“麈”与“尘”的繁体字“塵”轮廓相近,于是,《挥尘录》便冒充了《挥麈录》,鱼目混珠,蒙蔽了一些人的“慧眼”。

  数十年前,做客京华《中学生》杂志社,我跟主编先生说,千万别因我的评刊罚了编校的款。主编说,放心,我们只奖不罚。编辑朋友跟我说,是这样,但是出问题扣发50元奖金,与罚款何异。做编校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只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花点儿钱买个教训还是值得的。

  防止错误重犯的最好方法是写知识短文。比如,《徐渭先生,我认识了你》《夏先生,我知道您为什么取了这么一个怪名》《说喧道暄》《〈挥麈录〉得名由来》《噪音与噪声》《“几率”是淘汰词》,诸如此类,一事一议,针对性强,切实管用。拿出来与同仁交流,也算为团队做贡献,说不定能把损失的奖金“找”回来。

  2018-05-27 10:42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一)(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二)(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三)(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四)(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五)(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六)(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七)(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八)(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九)(王中原)

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十)(王中原)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咬文嚼字》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