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九始于冬至,九天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完事。犹如武生上场,九九八十一个筋斗,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弹性中伏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赵盼
数九始于冬至,九天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完事。犹如武生上场,九九八十一个筋斗,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数伏则像煞了老旦上场,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繁文缛节,节外生枝,令人闹心。
夏至到了,暑热逼人,偏偏不数伏,说什么“夏至三庚到数伏”,正像老旦迟迟不上场。
《现代汉语词典》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
第五个庚日该是末伏了吧?且慢!这个庚日若在立秋之后,则是末伏第一天;若在立秋之前,则仍是中伏,又是10天。
末伏的起点另有规定,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也就是说,初伏和末伏的起点与长度是刚性的,中伏的长度是弹性的,或10天或20天。
夏至一到,如果庚日紧随其后,初伏相对来得早,中伏20天的可能性大;如果庚日跟得慢,初伏相对来得晚,中伏10天的可能性大。
“夏至三庚到数伏”不错,配上“秋后一伏”才完整。前面一句管开头,后面一句管结尾。
正因为数伏如此啰唆,报刊上往往请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先生进行解说。解说归解说,由于现在不用干支纪日,人们还是有隔靴搔痒之感。甚至有人发文说,数伏40天,要连热40天。其实,所谓数伏只是来自干支的一个标志,与酷热多少天毫无关系。
近日,某报有一篇谈数伏的短文(末尾标记“据新华社”),其第二段说: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三伏天”的长度。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夏至怎么能决定当年三伏天的长度呢?前面已经说过,夏至一到,庚日紧随其后,这年的中伏就长。如此而已。
2018-06-24 15:59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咬文嚼字》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