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第二版序言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昕晨
《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这本小书,2013年8月出版发行,2015年12月第2次印刷。而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又决定再版,在原书基础上更新一些篇目。这对写作者和点评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喜事。我们的耕耘,开花结果;我们的作品,获得了认可。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自己包的馄饨,自己知道什么馅儿。一版自己作序,二版依旧自己作序。作者姓王,容易令人想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但王婆的承诺,掷地有声:“香瓜保甜,不甜不要钱。”
俗话说“先尝后买”,诸位不妨看看我的一则绕口令:
速问速答题
湖州老符游福州,
福州导游是小胡。
福州老胡游湖州,
湖州导游是小符。
小符是老符的侄女,
老胡是小胡的叔父。
请问:谁知道
老符是男符女符?
小胡是女胡男胡?
这则绕口令,既“绕口”又“绕脑”。看似根本无答案的题,却有标准答案:“剧中人知道!”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信,您挂在网上试试。大教授未必对答如流,小学生未必张口结舌。与盛极一时的“脑筋急转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的绕口令得到了北京第十中学(位于长辛店)刘英丽老师的青睐。她网购此书后,组织学生读写绕口令。学生作品传来后,经我稍加润色,即有模有样,可圈可点。我还特意写了《长辛店的藏金店》助兴,更激发了他们读写绕口令的兴趣,也提高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锤炼作品,我请口才好的网友录制语音或视频在群里展示,借机与网友切磋琢磨,使作品臻于完美。为了在各种媒体扩大绕口令的影响,我给多名网络编辑和电视台编辑本人“量身定制”绕口令,为绕口令走进媒体开路搭桥。
人们普遍认为,绕口令是训练口才的,无形中把它定位为一种工具。工具有用,未必好玩,没见谁玩镰刀钳子千斤顶。为了训练口才,天天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未免乏味。我孜孜以求的是,既充分发挥绕口令的工具性,更要提高它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新奇性、丰富性……
为此,我天天捕捉写绕口令的素材。比如,听到“轨道吊”和“研训员”后,各写了一则绕口令。
有的作品不尽如人意,一经小赵点评,顿生光彩。每篇作品后的“掩卷沉思”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版发行不是作品的终点,读者的再创造和批评指教会使其更趋完美。我和小赵期待着大家不吝赐教。
2018-08-15 17:37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