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会
文化信使/王宗文 编辑/繁花似锦
乡下人管组织扭秧歌叫办会。
每年正月初五一过,村里的会首们便紧锣密鼓地一天忙似一天,白天黑夜地筹备着办会的事。
如果在城里,想扭一场秧歌或办一拨会,也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到了乡下,可真不那么简单。单就资金的筹集,就得让会首们忙上几天。
我们村的秧歌会由来已久,据考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祖先们从山东老家搬过来时,不仅带来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喜庆的大秧歌,来充实春节才能享受到的愉悦心情。办会纯属是一种民间娱乐,都是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活动。
据老辈人说,百年以前,我们村的大秧歌,那是远近有名,这主要是和祖上有关。刚有这个村落时,便有一个技艺很高的杂耍班子落户在此,每逢春节,便牵头筹办秧歌会,都是以高跷为主,间杂还会有耍马叉、耍中幡和舞狮等等。高跷里的“扑蝴蝶”是秧歌队里的绝活儿。也许是过去没有什么娱乐可言,这些表演形式直到建国初期一直都在延续,尽管才艺有所退化,但在当地,却无人能比。
解放前夕,我家附近康家屯村有一座很有名的“娘娘庙”,香火极旺。每到正月十五,周围各村的秧歌会纷纷前来拜庙,虽是自发的,场面却是相当庞大。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村的大秧歌独占鳌头。不管来了多少拨会,只要是哈拉海(我家的地名)的秧歌一出场,看热闹的便蜂拥而至,称羡不已。至今,方圆几十里还留传着这样一句话:“看人家这会办的,哈拉海秧歌上啊”。这句话,我没少听说过,刚开始只当是玩笑,时间久了,渐渐在心里有了一种自豪感。
最初办会,都是村里爱出头的几个人出面,各家各户自觉捐款,筹买服装、道具、胭脂、头花及折扇,那些既懂行又能张罗的人便成了会首。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便把村子里所有人按户分编成班,轮流负责办会。这样,会首的责任更大,不但要筹备秧歌会上的必用品,起会头天还要下请帖宴请扭秧歌的上妆吃饭,俗称“请角”。扮角的吃了会首家的饭,就要听从会首指挥,不许随意旷工。我们偌大个村子,却没一个会吹唢呐的,所以喇叭匠要从外地雇,来到后的吃、喝、住等也由会首们负责。但会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对待,每年都会很圆满地把会交给下一班。
至于办会所用的服装道具等,为了节省开支,村里心灵手巧之人都是义务奉献,只要能做的都是自己解决。
我记事时,正值文革,虽说破四旧,但办会并没间断。秧歌不如从前红火了,但仍不逊色,只是表演形式上较过去有所改变。为了重点突出政治,所饰演的人物不再是耍公拉花包头,而多以工农商学兵的面孔出现。更有趣的是把当时的样板戏灌入到秧歌舞蹈上,并表演得惟妙惟肖,诙谐中带着快乐。由于体现了政治,上级也有所关注,当然资金还是民间筹备。现在还时常想起《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里的人物在大秧歌中的扮相,李玉和手提的红灯是用废纸箱卷成形状不一的纸筒,组合在一起,再装上连接好的电池,闪亮闪亮的。还有杨子荣的虎皮坎肩,是用黄布缝成的,用毛笔画上虎皮纹。那都是我们自做的道具,远远要比现在二人转里的强得多。
后来,随着文革的结束,样板戏和工农兵形象在秧歌上不再出现,又恢复了过去的老样子。由于扔了好多年,耍马叉和中幡已不能恢复了,连舞狮也没几人能会。《老汉推车》《跑驴》和《旱船》等表演形式又占了秧歌会的主导地位。那时,我已回乡务农,一办会,我都去负责道具的制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镇一到正月都要举办秧歌汇演,因为我村的秧歌独具特色,年年都拿第一名。每每看到那些荣誉,心里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后来,随着电视、电脑及手机的普及,人们扭秧歌的热情淡了,会虽然还办,但已看不到当初的情景。
如今,一提起办会,好多年轻人不甚明白,即使懂得其含义,想的也是常见的地秧歌。其实办一拨真正的秧歌会,仅凭一群女人对扭是不敢称会的,传统习俗里,不踩着高跷进院,主人是不会接受的,除非遇到特殊的天气。这就有了办会的局限性,因为高跷不是每人都会踩的。所以,到了正月初五,会首们便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如何筹办资金,然后再挨家挨户去敛会,有了资金,才能进行下一步。诸如雇喇叭,赶会集等等。
接下来,便是角色的选择。由于是高跷,年纪过大或太小的被排除在外。二十到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大多在外面工作,在家的男性所剩无几。这些年办会,应该说是比较困难。只有十四到十六三天灯节,村里才热闹起来。上了年纪的老艺人要展示一下才艺,在外工作的也有人回家凑个热闹。唯有这三天,才是实实在在的秧歌盛会。
这几天,村里的会首们,会用毛笔把集资款书写成榜公布,同时把办会的收入和支出一一列表张贴在墙上,人们在看秧歌的同时,也关注一下办会的财务状况,已成多年的习俗。
过了十六,锣鼓声、唢呐声再无声息,一年的秧歌会就此结束。只有这时,庄稼人才真正感到,年节过完了,该干啥干啥了,因为许多农活都在等着我们去做。
小链接
王宗文,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79年毕业后参加过朝阳县文化馆的培训,后回乡在村任职。自1985年起在部队管理园林八年。1994年回家务农至今。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在文化馆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美术知识,进而爱上了剪纸艺术。
好名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