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记
文化信使/瞿军(四川) 编辑/昕晨
这两天,阿东兄弟开车送我回了老家一趟。不为别的,也没有什么紧要事处理,就是想回老家看看,了却心中的一份牵挂。虽然,老家再没有亲人居住在那里。
前天下午出发,车过成都至眉山境内,天已擦黑,夜雨悄悄地飘落。雨打车窗,可真是风雨兼程,让人凭添几分惆怅。晚八点多,车下高速公路,再行不远的几公里路程,就是老家牛华镇。预先知道消息,有朋来迎,并且已准备好接风的家乡特色餐饮——串串香。
串串香,在老家牛华镇又叫麻辣烫,是最初的叫法,也是目前风行川内外的最初发源地。如今的串串香,作为家乡的美食,早已遍布大江南北,因其价廉,浑素皆具,味重味淡随己,而备受大家喜爱。我这个从小镇走出的游子,也为它感到骄傲。
故友相见,寒喧罢,选择了一家最有名的老牌串串店坐定。朋友开了一瓶白酒助兴,边叙旧边享受美食。说不完的话题,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老友姓黄,开了一家沙石场,在小镇也算较有名气的成功人士。晚上,也是他安排住宿。得知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怀旧,去看看已卖给他人多年的老屋,便有意把住宿的地方,安排在离老屋不远的一条老街上。朋友告辞后,毫无睡意的我们,又去夜市喝了会儿酒,小酌一番,主要是让陪我回去的朋友,也感受一下家乡的气氛。
清晨,从浓睡中醒来,便闻一阵阵鸡鸣犬吠。临街那面楼下,卖早菜的摊贩早已开始做起生意。这,便是家乡的味道了。
同行的哥们还在酣睡。独自走出宾馆,没开车,也没坐小镇到处都有的人力三轮车,沿清早便喧闹起来的小街,去寻找记忆中的美味小吃。结果一路发现,记忆中的美味小吃依旧到处可寻,小笼包子、嘉州绍子面、血旺、豆腐脑、豆花、蹄花汤、肥肠汤,甚至早餐都有牛肉汤锅,再想品尝,都无法品尝那么多美食。从宾馆赶过来找到我的朋友说,光看都看饱了。最终,我们在一家老店门口停住,各自点了一碗豆花、血旺和肥肠汤。三人吃罢,才五十多元钱,都说太便宜了。这在我们居住的城市,这样一顿美味早餐,价钱恐怕翻倍了。朋友还大赞色香味俱全,不似我们在绵阳每天早餐只能吃到的米粉。
早餐罢,我告诉朋友,想独自去老屋走走,独自感受家乡的味道。
最近几年,很少回家乡小镇,一路细看,才发现变化非常大。从小生活过的那条老街,几乎找不到旧时的模样。过去的青石板小街,变成了水泥街道。以前街两边的木结构连排屋,都拆迁建成了楼房。所以,当我在老屋附近的那条小街来回走了三趟,都未找到通往老屋的路。后来,向街两边的商家询问,经指点才找到。
小镇还是那个小镇,人却早已不是旧时熟悉的那些人了。本希望碰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结果未能如愿。满街随处可见是喝早茶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在店铺门前摆开战场打麻将、扯纸牌的商家,都是边打牌边做生意。生意上门,便放下牌招呼客人,生意做完又回到桌上接着打,牌友也等得耐心。反正,小镇悠闲的时光,便是每一天这样缓缓度过。不管挣多少钱,却闲适安逸。
终于寻到那条熟悉的小路,看到自己从小居住长大的老屋。用心拍了十几张照片,准备保存起来,留着以后的回忆和怀念。老屋是在2008年母亲去逝后,便以两万多元极低价格卖给了别人。其后,年迈的老父亲也随大姐和哥搬到乐山城里居住。
我沿儿时经常嬉戏、摸鱼捉虾玩耍,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小河沟寻觅。这条小河沟以前从老屋门前流过时,水流不急不深,常年清澈透底。如今,早已断流,杂草丛生,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全没了儿时记忆中的美好。只有沟边那些大榕树还在,依然生机盎然,枝繁叶茂。
我一边寻觅,一边感慨,一边失落,一边惆怅!我想,也许我再也不会回来看老屋了,再也不会寻觅怀旧。但又想,这小镇的风土人情,这片曾经孕育我生长的土地,却依然有着那些味道,有着吸引我的许多地方:清晨的袅袅炊烟,老街的鸡鸣犬吠,赶早集人的喧嚣……这一切,依然吸引着我,诱惑着我。再过些年,回乡来买一套依山修建的新居,过着悠闲的慢节奏生活,呼吸着故乡的气息,每天写点文章,也是很幸福的事。想是这样想,但恐怕难以实现。只自我安慰,想想也好。
带着这些惆怅和感慨,一直走了一上午。临近中午,才返回宾馆休息,打电话跟朋友告别,准备驱车返绵。
我想,人的一生,总要经过许多地方,总要经历许多人、许多事。但在我看来,最难忘的永远是故乡,永远是故乡的人。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在这梦里,我们会找到许多再也无法重复的美好时光。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