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母亲的鞋垫(瞿军)

摘要:母亲去世几年了。是五一二大地震受了一些惊吓,再加年老多病,地震后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

母亲的鞋垫

文化信使/瞿军(四川) 编辑/昕晨

  母亲去世几年了。是五一二大地震受了一些惊吓,再加年老多病,地震后没几天便离开了人世。

  每每回忆起母亲的音容笑貌,她仿佛还在我身边。还像以往那样,一听说我要回家,必定上街买鸡买鱼,为我弄上许多好吃的菜。等我一走进家门,母亲就把菜一一热了端上桌,看着我吃上两三碗饭,母亲才开颜,脸上才露出那慈祥的笑容来。

  哪怕是我每次在回家的路上,被儿时的朋友“劫住”胡吃海喝了一番。回到家里,母亲所做的饭菜,永远热腾腾地在桌上等我。

  母亲单单对我的厚爱,没少引起大姐、二哥的吃醋和抱怨。

  大姐常说:“妈永远只对老三好。”

  我想,母亲对我格外宠爱,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我少小离家,常年孤身飘泊在外。游子是慈母永远的牵挂;二是因为我在家排行老三,最小。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大概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使母亲对我宠爱有加。

  少时顽劣,在外惹祸。回家后,父亲每每欲施棍棒教育,都是母亲挺身护着我。为此,父母没少吵架,甚至摔盆打碗的经历都有。

  后来,我不得不改变习惯。

  每次回家,无论多好的朋友相请,我都宛拒。实在推脱不了,就相约晚上出门宵夜。为的就是空着肚子回家,不让母亲失望,让她满足地看我一口一口品尝她做的饭菜。

  记忆中,最难忘是母亲为我亲手做鞋垫的事。

  母亲常说,你一年四季在外奔忙,脚又是汗脚,没有一双好的鞋垫怎么行?

  母亲从来看不上街面出售那种四五元一双、用机器扎出来的鞋垫。而喜欢用传统方式,先把一层层旧棉布用浆糊粘在一起,凉干后,按鞋大小剪好。然后,用线一针一针密密缝制。有时在灯下看母亲为我做鞋垫,便想起读过唐诗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手工做的鞋垫,一针一线,密密实实,针距大小均匀。这样做成的鞋垫,经洗耐穿,又吸汗,穿在脚下与街上所卖鞋垫确实不一样。

  平常,母亲在家务做完后,便端张小凳,坐在老屋前的大榕树下,一边晒太阳,一边纳鞋垫。

  母亲的身影,是一幅任何画家也难用笔墨描绘的慈母图。

  一年半载,我回家时,母亲早已做好了几双、十几双鞋垫。临走,全部打包让我带上。往往是旧的还没穿完,新的又已做好。实在太多时,柜里己存了一大摞。

  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一大摞鞋垫总带在身边也确实不便。但我还是在每一次移居时,都把它带在身边。曾有朋友想要两双,被我拒绝。那是母亲深情的爱,我怎么能把它送人?但,我又不能拒绝母亲的那份爱。

  于是,每次回家,母亲做多少我带多少走,从不拒绝。只是,有时提醒母亲:

  “妈,我穿不完,以前的都还有。有空时,你歇歇,多出去走走。”

  母亲总是微笑着,说:“还有我也做,穿不完,先放在那里。总有一天我做不动了,就没法。多做一点,总要多穿些时间。”

  没想到,真到了母亲做不动的那一天。

  母亲本来体弱多病,快满七十岁后,身体健康状态每况愈下。每一次回家,仿佛觉得母亲又老了许多。行动不便了,上楼下楼都要喘喘气、歇歇脚,眼睛也看不清穿针引线。她的腰也佝偻得厉害,咳嗽声一直不断。

  但,做不了鞋垫的母亲,依然在我每一次回家时,竭尽全力为我做顿大餐,鸡鸭鱼肉俱全。

  一如既往,看到我大口大碗地吃了之后,母亲脸上才露出满足、幸福的笑容。

小链接

  瞿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居四川绵阳。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小说集《桥头堡》。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