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哥说农事
编者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耕时代的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便是古人按照天文、物候、气象将一个太阳年进行周期划分,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留下来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它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本网文化信使史庆友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来,根据农时都要写一篇关于节气与说事的短文,本网现整理编发,以飨天下网友。
立夏
文化信使/史庆友 编辑/赵盼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每年的5月5至6日是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意思是春季已经过去,夏季开始。立夏过后,气温显著升高,炎热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长的一个重要季节。但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开始。辽宁省阜新市进入气候学上的夏季一般是5月末。特别是今年,阜新地区气温回升较晚,眼下还没有一点夏的气息。
农谚说得好:“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立夏之后,春风停刮,连鹅毛都会静止不动;等到了小满,所有飞走的候鸟都要回到北方。但最近几年由于地球变暖,森林被破坏,环境恶劣等多种原因,在我们地区立夏过后还有刮风的可能,甚至有时还刮大风,防风工作不能松懈。鸟儿的回归将带给我们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活,爱鸟就越发显得格外重要。这个时节伤害了一只鸟,就会影响几只鸟的繁殖。
我们地区5月为春夏交替季节,立夏前后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要做好春季栽植树木的管护工作,以提高成活率。常言说得好:“三分造,七分管。”树栽了,林造了,并不等于就有了生态效益,必须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林木才能够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生态作用。植树造林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工程,除了科学选择各类苗木外,要确保成活率,完善、持久、有效地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浇水施肥、松土锄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浇水是保证树木成活的重要措施,春季造林后,特别是城市绿化树种,天气条件一般比较干燥,必须根据树木特性和土壤条件定时浇水。一些绿化灌木和常绿阔叶灌木,在天气干燥时要定时向树冠喷水。施肥是为了保证树木的旺盛生长,一般每年秋季或春季施基肥1次。
松土锄草在花坛、小公园和庭院中显得十分重要,及时松土、清除杂草,不仅可以保证花草树木的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分散失和病虫害的发生。松土锄草次数要根据浇水次数和天气条件而定,在浇水或雨后地面变硬时及时松土,可起到松土和锄草双重目的。
根据绿化目的对树木进行整形修剪可以保持树形美观,塑造出别致的造型,充分体现树木的形态美。绿篱只有经常修剪才能促进枝条萌发,形成密不透风的绿色生物墙,起到隔离划分空间的目的。
树木病虫害的发生与上述管理措施密不可分,如果管理措施得当,树木生长旺盛,病虫害不宜发生。一旦发生病害,要及时清理病株病枝;发生虫害,要根据虫群发育周期,在虫群数量迅速增长之前进行灭虫。
另外,补植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缺株、断带要及时选择大苗进行补植,保证提高造林成活率。
立夏过后,要抢播大田作物花生、芝麻、红小豆、绿豆等双子叶植物,“立夏前后,种瓜种豆。”大田裸地可以播种瓜类、豆类等怕早霜的作物。在民间有“立夏前后一场霜”之说,每年我们地区终霜都在5月10前后,立夏播那些抗寒能力弱的作物就不会受到冻害。
立夏过后,早播作物要做好查田补苗,移栽及苗期管理。5月下旬进入大田中耕除草的大忙季节。中耕除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涝,又能提高地温,还能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了立夏,正是家禽春季孵化的最佳时期,要抢抓时机、孵化出更多健壮的幼雏。幼畜、禽要继续作好防疫灭病工作;立夏之初,非常适合病毒和细菌的生存、传播,如果农户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禽群常处于恶劣环境之中,抗病能力就会降低,生产性能会下降。
立夏过后青草返青,放牧家系要适当延长放牧时间,以“满天星”收牧为最佳。
立夏过后,雨季逐渐来临,要检查水库坝堤,加强防汛工作。
立夏过后,“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立夏是一个季节的结束,又是一个季节的开始。让我们为了就要到来的火热的夏天祝福吧!没有夏的火热,就不会有万物的勃勃生机!
(本文图片均由史庆友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