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红领巾那些事
文化信使/贾忠武 编辑/繁花似锦
每逢乡村里有重大喜事或隆重的祭祀,庭院里或是广场上就会拉起一条条用三角形小布片串起的斑斓的彩练。那一条条彩练,就像一条条流淌的河流,缓缓地流进童年岁月。童年的红领巾就花一般鲜艳地绽放起来,童年的歌儿就长了翅膀一样飞起来。
第一次向往红领巾,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看见哥哥姐姐们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骄傲地走在校园里,走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在家里也不舍得摘下,想偷着试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实在是沮丧极了。他们组团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我小声地学唱歌曲,也被他们呵斥着或被呼来唤去地替他们做一些义务劳动,才有暂时被原谅、暂时唱这首歌的权力。有时竟委屈地哭起来,暗暗发誓:一定要当红小兵,戴上红领巾。
辽西的红领巾,大都是在清明前几天绽放的。就像辽西的杏花梨花,沐浴着温润的春雨,沐浴着温馨的春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少年们祭扫烈士墓的日子。
清明节这一天,老师们带领着一群少先队员(那时还是称呼“红小兵”)浩浩荡荡走在乡村的小路上。风也好,雨也罢,我们都曾经走过。举着旗,站着队,扛着锹,一路高唱《我们都是少年儿童团》《让我们荡起双桨》。那歌,唱得有气势,气壮山河,波澜壮阔;那歌,唱得响亮,喝断桥梁水倒流。
烈士墓在铁路边,有两棵生命力极强的黑松。烈士是兄弟两个,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攻打家乡的地主武装战斗中牺牲的。一个是冲锋在最前头,攻打炮楼时被手榴弹炸死的,另一个是为掩护战友牺牲的,年龄都二十多一点儿。
我们来到烈士墓前,整齐列队。大队革委会(现在叫村委会)的领导讲述烈士事迹,场面顿时庄严肃穆,嘤嘤泣泣。我们悲哀地向烈士默哀,极其虔诚,极其敬畏。有红小兵代表发言,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鲜艳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们要不负先烈期望,做革命的好孩子。
记得那次冒着清明的纷纷细雨祭扫烈士墓,回来的路上,红领巾好像真的就有了鲜血的味道,更加敬畏先烈,更加珍爱红领巾。仿佛肩上有了革命的重担,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就像有无形的目光在监督自己。
上中学的时候,我把珍爱的红领巾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那是我小学里唯一值得纪念的东西。周一升旗的时候,有时还举起手行少先队礼,引来了一阵哄笑。我却丝毫不感到羞涩,因为心里装着一份赤诚。望着国旗冉冉升起,任凭雄壮的旋律冲荡耳鼓,浑身血脉偾张,热血沸腾。眼前浮现出一个个英雄的影像,那是中国历史的精华版。“鲜艳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童稚的声音,在心底呼唤着,儿时的记忆和红领巾,花一般地绽放着,有一种精神芬芳着。
近几年,清明节回家扫墓。铁路边的烈士墓不见了,都成了耕地,那两棵蓊蓊郁郁的黑松也消失了。细雨中,我的眼泪流下来。听说,那两个烈士的遗骸,被英雄的故乡收回去了。我的乡亲们竟浑然不知。这些是邻近的乡镇的人讲起来的。听起来心里空落落的,就像珍贵的化石文化遭受破坏。
清明时节雨纷纷,人生路上不忘本。莫忘英雄民族魂,常忆儿时红领巾。让我们在灵魂深处开垦出一片纯洁的圣地来,护佑英雄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灵魂的底片上永葆红领巾鲜艳的色彩,让我们常常忆起红领巾的那些故事。
[责任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