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文化信使/沈德红 编辑/繁花似锦
东北的冬天,是俗称“猫冬”的时节,也是农民最休闲的时节,大多数人都喜欢用包饺子的方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当我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包饺子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和妈妈包饺子的情景。
妈妈是一名教师,放寒假后,会在炕头上放一个大案板。爸爸在磨石上蹭蹭地磨菜刀,他一边用一根细木棍试着刀快不快,一边用眼睛寻找我。当木头棍像头发丝一样在锋利的刀刃上一下折断时,爸爸就会喊我:“德红,剁饺子馅了。”妈妈便从锅里捞出一大盆煮好的胡萝卜片、大萝卜片,有时候是酸菜。妈妈把这些食材倒在案板上,我就开始剁起来。那几日,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丫头片子,很难再聚到一起了,跳格格,踢口袋的游戏只能暂停。
妈妈负责剁肉馅,她会挑选五花肉做材料。这样的肉做馅,包出来的饺子特别香。
妈妈把面和好后,放在一边醒着,然后开始拌饺子馅,这是个挺有学问的活计。妈妈通常先把肉馅拌好,她先放少许豆油和荤油,然后放味素和五香面、酱油、葱姜蒜,再倒上小量的开水,然后用四根筷子搅动,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直到屋里飘满了奇香,才会停止搅动。妈妈用纱布,把菜馅的汤汁攥出去,放到肉馅里,再搅拌均匀。这时候的面已经饧好了,就开始包。
我负责擀皮,妈妈包。妈妈会包很多样馅的饺子,有胡萝卜和大萝卜的,还有酸菜的。母亲心灵手巧,她会包很多花样,有马蹄形的,有麦穗形的,这些饺子,摆在一起,就像一片一片美丽的花瓣,特别好看。我们会包几个晚上,把过春节吃的饺子也包出来。包满一面袋子饺子后,放在仓房里冻上。过春节时,从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早晨饭都是饺子。
包饺子时,妈妈总是给我们讲饺子的历史。
说据史料记载,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起于明代与清代,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盛行的一种过年方式。
春节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时(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饺”谐音,故称“饺子”。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就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天开始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也就从那时起,中国人每年大年三十吃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夜幕降临时,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起来了。妈妈把饺子从仓房拿出来,因为是年夜饭,妈妈拿出来的是纯肉丸饺子。她还会预备几个凉菜。妈妈说要准备六个菜,寓意六六大顺。父亲和大哥在院里堆砌柴禾,架旺火用。我和弟弟跟着玩,偶尔也搭把手。
三十晚上,家人喜欢的是春节联欢会,特别是我,喜欢听歌曲,总是寸步不离地守着电视。当时针指向十点时,妈妈就开始忙起来,大灶点燃了,外面的旺火也开始燃烧起来,整个院子亮堂堂、红通通的。大哥把一大串鞭炮绑在一个木棍子上,立在墙头,等着母亲下饺子时放。十二点,我和弟弟被母亲喊到院子里。妈妈把锅掀开,一边往锅里下饺子,一边说,过年了,吃饺子了。大哥随着妈妈的吆喝,把鞭炮点燃。这个时候,村里到处燃起旺火,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穿透了山谷,传到很远很远。整个村子就像煮饺子的开水一样沸腾了。
吃饺子时,不爱喝酒的我们,都喝点葡萄酒。因为过年了,妈妈总说,饺子酒,饺子酒,越喝越有。因为饺子里包了钢镚儿,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比赛吃,谁能第一个吃出来钱,谁最有福气。吃不到的不开心,吃到了,把钢镚儿放在桌上,使劲显摆。弟弟因为吃不到,竟然急哭了。妈妈趁他不注意,把一个有钢镚儿的饺子放在他的碗里,还示意我们不许说。弟弟吃到钱了,站起来欢呼,他的眼泪还没干呀,大家都被他逗乐了。
时光飞逝,离开故乡好多年了。如今的人们,什么都不缺,饺子就是家常便饭,可我总感觉,谁包的饺子,都没有妈妈包的饺子香,好吃,因为饺子里有妈妈的味道!
身在异乡的我,穿透时光,仿佛看见了妈妈忙碌的样子,也好像听见妈妈说,德红,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多吃几个,妈妈看着你吃!
顷刻间,泪奔。
[责任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