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随笔
文化信使/李付君 编辑/繁花似锦
今天就是冬至了,户外的朝阳已经很有冬天的样子。可惜到现在还没有一场像样的雪。我相信每个北方人心中都藏着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雪中疯狂起舞,把内心郁积的烦躁和忧愁酣畅淋漓地释放掉。在雪后天地皆白、万籁俱静中感受冰雪的纯净,在雪地上踩出一串或直或弯的足迹,连同那踩上去发出的嘎吱嘎吱声都是难忘又美好的记忆。或者如孩子般滚雪球、堆雪人或打雪仗,都不失为忘身事外找回童心的方式。我们都是被俗世苦累的人,人生苦短,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及早找一个可以宣泄的情绪出口,走进大自然或许是滋养心灵最廉价的方式。比如亲近冰雪,每个人都盼着在雪里尽情放空自己。雪是人间最美的童话,我们都想在雪里变成孩子,在冰天雪地里可以孩子一样释放自己少有的激情。
我始终相信,人与人的相遇需要缘分,无缘对面不相逢。在无数次与陌生人擦肩后,才可能换来那个对的人的一次含情脉脉的回眸。这种一见如故一眼千年的感觉如何澎湃过我们的心,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体会到人生中这份无边的受用吧。套用《传奇》里的一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其实,人与物的相遇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读书这件事,世间至乐无如读书。我们在不同的书中或者增长知识,或者提高技能,或者增长见识,或者体验人情世故。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读书最好是读名著。比如对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看连环画也好,看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也好,都很喜欢。曾经,我尝试着读过《红楼梦》,劝说或逼迫自己耐心读,可是每次都读不上几页,眼皮就直打架。那时就知道,并不是《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不好,而是自己的悟性太差、能力有限阅历不够。知道读书也分很多层次,读过是一回事,读懂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慢慢体会作者的高超技艺和良苦用心。阅读者就在不断积极与书中的人事厮磨中,乐得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同忧。
说回冬至,冬至才开始数九,才到了真正意义的冬天。古代,这可是个不亚于过年的节日,也有很多吃饺子、饮酒的仪式。忙碌一年饱尝稼穑之苦的农人们,从此可以享受冬闲的美好岁月了。
白居易有一首关于冬至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说起白居易,从上小学起,我就非常喜爱这个提倡新诗改革的唐代大诗人,背诵过他写的一首首形象生动浅白如话的好诗。可是遇上这首诗的时候,我也是四十多岁了。记得五年前的年末,与同事聚餐,进的那家饭店有“春夏秋冬”四个厅,我们进的就是“冬”厅。里面墙壁装饰风格很别致,有家的温馨,厅内布置得简洁大方。在等人和点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靠门口的一面墙上有一幅字画,主人说是请擅长艺术的朋友特意订制的。看了半天,有几个字我也认不好。书法都是讲究个人艺术气质的,哪有白居易的诗词通俗易懂呢?据说连不识字的老婆婆听了都能明白。可还是被上面白居易三个字勾去了,站在那幅装裱了的字前认真揣摩一番,连猜带蒙总算在吃饭之前弄清了这样一首好诗。虽无李白诗里那样的大唐气象,却通过白居易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真实又真挚的情感成就了冬至里最有思家味道的诗歌。短短几十个字流传千年,至今读来,仍然让我们心中强烈感受到寒夜中亲情的温暖。
诗,从来都是个人情绪的抒发。四时风物,在敏感的诗人眼里都有强烈的触动,而只有当个人此时此刻不得不倾吐的心事与世间最朴素的情感契合时,才能唤醒后来的阅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白居易的这首诗中,就有这样一种同理心,我在孤独无助的时候,非常思念家人,远方的家人也一样时时牵挂着自己吧。这样一根思念的线,串起的不止是远方的家人和漂泊在外的诗人自己,更有从古到今读到此诗的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白居易创作手法的高明,不使蛮力,只轻轻几笔一荡,让人联想到远方家人担心自己、希望自己平安的种种言行举止。神态和声音都能呼之欲出,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奇效果。
寒冷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更加思念亲情的温暖。冬至开始,虽说寒冷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是从今天起,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充满爱意的太阳开始回归了。白昼开始慢慢变长,我们终于可以掰着手指头盼望春回大地的那一天了。
[责任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