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朵朵向太阳(沈丽颖)

摘要:炎热的夏季,经过了几场雨的洗礼,天空显得格外澄澈高远,树木葱绿茂盛,就连早晨的阳光都是通透而干净的,整个世界都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就在这和煦的晨光中,紫色的、粉色的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滴答滴答……

牵牛朵朵向太阳

文/沈丽颖 编辑/明月

  炎热的夏季,经过了几场雨的洗礼,天空显得格外澄澈高远,树木葱绿茂盛,就连早晨的阳光都是通透而干净的,整个世界都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就在这和煦的晨光中,紫色的、粉色的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滴答滴答……

  思绪不禁又回到三十多年前,回到记忆里常常出现的那个小院。

  那个小院三面都是矮墙,一面用玉米秆扎起了篱笆。盛夏时分,临街的篱笆上爬满了牵牛花碧绿的叶子,一朵朵牵牛花朝向太阳扬着笑脸,恣意开放。我每天上学路过这面花墙,都要静静地凝视一会儿,那虽然简单、普通的花型,却也给了我惊艳的感觉,不禁在心里默默感谢小院的主人带给路人的好心情。

  小院的一间土平房里住着一位古怪的老人。说他古怪,主要是他确实与众不同。

  在物资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老人是生产队的队长,因性格耿直、为人忠厚,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然而,家中子女6个,日子清贫,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老婆想出办法,让他半夜去地里偷些玉米来煮着吃,他不去;让他在队里多记些工分,他不干。老婆看孩子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直哭,就和他闹。闹得他没有办法,就主动搬出了家,在外面找一个空地,盖了一间不大的土房,屋里只有一个人住的小炕和一个锅台,锅台旁有一排搭起的案板,放些炊具。屋里没有电灯没有窗户,屋门是木头做的板门,一把锁格外古老的样子。二分地的院子用石头垒起了矮墙,墙头用泥巴抹得光溜溜的,插上了圪针,主要是防止猪啊鸡啊跑进院子里糟蹋蔬菜。只有一面因地势的原因,架起了篱笆,篱笆下种满了牵牛花。

  老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许是家里人气他不负责任、另立锅灶,或是嫌弃他窝囊、不能养活一家人,再或者是他太倔强了,不肯说句服软的话,他独居一住就是十几年。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那些开得艳丽而热烈的牵牛花总去光顾那个小院,然后对那个小屋产生了好奇,还吃过在那锅里煮过的玉米糊糊和高粱米水饭。老人那时有六十多岁了吧,身体也不太好,对我们一群小孩子却特别慈祥,极有耐心,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种花。后来每年春季,我们就主动去帮他栽土豆、抬水、浇菜园。最喜欢做的事情当然是给那些牵牛花浇水,等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在盛夏的清晨开出一朵一朵的花来。傍晚的时候,牵牛花都收拢成了小灯笼。我们就想着把它摘下来,从白色的底部向里面吹气,企图把闭合的小灯笼再变成小喇叭。他很心疼那些被顽皮的我们摘下来的花儿,就大声喝令我们去远点的地方玩。

  说他古怪,还因为他不喜欢吃精心制作的食物。老人心灵手巧,有一手垒墙搭炕的绝活。谁家有活招呼一声就去帮忙,但坚决不能做麻烦的饭食。这饭越简单越好,他说吃着实在。有一次来我家搭炕,好客的奶奶烙馅饼,弄得满屋子飘香,馋得我们口水直流,可他竟然说:“不行!不行!这太浪费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在秋收的时候,一个人早早地起来,去田间路上推土填坑、平整路面;冬天下雪的时候,把村子里通往学校的路都清扫出一条小道来;别人家的活总是无偿帮忙,不求回报。有人说这就是个傻子;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老师对我们说学雷锋就是要学这样的人。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了中年人,诸多世事早已全然明了。我懂了为什么大家对老人有截然相反的几种评价,也明白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坚守个人底线的不易。他不是傻子,也不是迂腐,他只是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一份善良。虽然他对家人有愧,但他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就像雷锋传人郭明义、昆明湖上喂海鸥的老人、靠拾捡垃圾供养20多名大学生的潘光权一样,他们的行为很简单,简单得就像牵牛花的花瓣,薄薄的一层,圆圆的弧度。但他们却是鲜艳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种色彩,一种温暖,一种大爱!

小链接
  沈丽颖,现工作于辽宁省朝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走上教育岗位20余年。喜爱文学,尤喜贴近生活、清新自然的文字,钟情于古典诗词格律意境之美。虽才情不佳,却也笔耕不辍;虽工作繁忙,却愿我写我心。没有瞩目的成就,偶有拙作在《朝阳广播电视报》《今日朝阳网》等登载。平凡的生活,静静地守候,守候一个美丽的文学梦想,带给生活一份小小的喜悦。

[责任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