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家乡路
文图/唐士超 编辑/赵盼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如今,这首《天路》已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抒发了青藏铁路通车后,当地人民的喜悦心情。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路,虽说那只是一条不足三公里长的水泥路,可是在我们家乡人的眼里,堪比天路。
我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最北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地处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如今已是辽宁省努鲁尔虎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虽说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但交通的闭塞让这些美景黯然失色,道路差、出行难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从我记事起,我们出村的路就“定”在河套边上。村里人集中在一起,挑拣一些大石头,修整出一条沙石路,大约有一公里长。走出这段石头路,与沟外的土路连接。这段石头路颠簸不平,特别难走。要是步行还好,想骑车可得技术好一点儿,不然就容易摔倒。如果是农用车、三轮车或四轮车,开起来就更颠簸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没见过轿车进到我们沟里。那时我们赶集或坐客车,都要到八公里外的乡里,由于道路原因,天不亮就得出发。我们这儿的山货很多,蘑菇、杏核、药材、山枣……同样好的东西,我们这里却卖不上好价钱,因为收山货的贩子嫌路太难走,都不愿意到这沟里来。老百姓想卖点东西,就得套上驴车运到集上。买东西更费劲了,村里如果来个换米换面的,各家都要备下很多,因为来了这次,下次人家不一定啥时才来呢。这些困难还都可以克服,最让人们觉得困难的是孩子上学,本来路程都很远,小学路程两公里,初中八公里,再加上路不好走,这上学可真成了第一大难事。那时学生念书,可谓披星戴月,早晨起大早,晚上贪大黑,有的孩子实在跑不起了,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平时路就这样,如果到了雨季,一场大水,我们的路也就没了。整个夏季,沟里如同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什么车也别想进出了。
就这样的地方,谁还愿意住在这儿呢!一旦发生老人病危等急事儿,有时连村都出不去就悲剧了。于是,年轻人都想办法离开这里。姑娘远嫁,男孩儿宁可倒插门也不愿意留在村里。对我而言,那时努力学习的一大动力,就是长大后能脱离这个穷山沟。于是,这个曾经热闹的小山沟越来越安静,人口由最多时的150口,减少到不足20人,而且基本都是留守老人。
这些年来,每到村领导换届选举时,候选人都会到我们村里,拍着胸脯打保票,一旦当选,第一件事就会给老百姓修路。可是,村里领导换了几届,路的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虽说逐渐在完善,铺沙子、垫土,可这也只是在解燃眉之急而已。夏季一场山洪过后,一切又回到原样。看到乡级柏油路修到了邻村,乡亲们的心里像长了草,着了火一样!
近两年,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特别是一些惠农政策的稳步实施,2017年8月,家乡的这段土路终于纳入了改造计划。喜讯传来那天,小山村里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老人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们逢人便说:“活着的时候,能盼到路修好这一天,这比什么都让人高兴啊。”
如今,平坦的水泥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让这个昔日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有了生机,有了不一样的光彩。像我一样奔波在外的孩子们,终于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