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夕阳耀眼红(杨树棠)

摘要:我十分欣赏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这段名言:“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尤其是当我进入晚年的时候,这段话总能给我更及时、更有力的提示,始终让我的内心充盈着“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精神力量。

最美夕阳耀眼红

——记辽宁朝阳供电公司老年大学诗词朗诵班83岁学员贺桂荣

文图/杨树棠 编辑/褚驹 赵盼

主人公贺桂荣

  我十分欣赏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这段名言:“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尤其是当我进入晚年的时候,这段话总能给我更及时、更有力的提示,始终让我的内心充盈着“生如夏花之绚烂”的精神力量。

  近日,我与多年前的一位授业师傅巧遇。从她的身上,我再次领略到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达观与潇洒,以及“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淡定和从容,还有“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奋与执着。也由此让我更加坚信托马斯·布朗爵士的话所蕴含的丰富哲理,更加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人生应有的务实态度,还是见贤思齐、提高生命质量的真正智慧。

不期而遇 师徒重逢诗词班

  2018年8月的一天,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第一次走进朝阳供电公司老年大学诗词朗诵班的教室。站在教室门口儿,我朝里面环视了一下,随即向正在摆放塑料凳的班长常秀艳报到:“常班长,我坐在哪儿?”

  “随便坐。”班长告诉我。

  我看了一下手机,距离开课还有20分钟。当时,室内的学生并不多。突然,我看见第一排最右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身影有些熟悉的老人,正低着头,在笔记本上忙碌地写着什么。定睛一看,马上认出了她。

  “贺师傅,您好!”我走到她的面前打招呼。

  贺师傅放下手中的笔,用食指移动一下老花镜,语调亲切地说:“小杨,你也来啦!”

  “小杨”!已届古稀之年的我,几十年没有听到这样亲切的称谓了。我双手紧握贺师傅的手,激动的泪水溢出眼眶,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来朝阳电业局参加工作报到时,贺师傅是我最先认识的启蒙老师。也许是因为我工作一直比较忙碌,自从她退休后,已经有28年没有见过面了。

  “贺师傅,今年八十几岁了?”我擦了擦脸上的泪水问道。

  “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班长常秀艳替贺师傅回答了我。接着,她继续向我介绍说:“贺师傅是咱们诗词班年龄最大的一位学员,也是每次开班学习来得最早的学员。”

  我望着贺师傅的满头白发和那张慈眉善目的脸,似乎还是以前那个样子,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只是比我印象中的面孔上多了一些细碎的鱼尾纹和略显苍老的眼袋。

  “小杨,我的耳朵有些背了。”她告诉我。

  我点了点头,知道与她交流需要提高嗓门了。

  班长常秀艳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你们早就认识呀!”

  8点30分,诗词朗诵班的祁老师准时上课了,我和贺师傅暂时中断了交谈。

  10点30分放学后,我和贺师傅聊了很长时间。原来,贺师傅在退休之后,4个女儿陆续成家。她孤身一人,先后几次搬家。现与三女儿住在一起。

  贺师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中等专业学校。参加工作后,先是在东北电业管理局的辽宁送变电工程公司第一工区工作。曾经转战东北各地,以她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国家建设了很多变电所。1970年,随着送变电工程公司的解散,她来到朝阳电业局。从履职经历来看,她是我国电力系统当之无愧的老前辈,是朝阳电网发展壮大的见证人,是刻录朝阳供电公司由弱到强发展史的“活化石”。

回首过往 不厌其烦授知识

  1973年5月,我来到朝阳电业局朝阳供电所变电检修班工作。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位师傅,就是在变电检修班里当技术员的贺师傅,她是班里唯一的女职工。记得那天,班里的其他师傅都出去工作了,我和贺师傅聊了很多自己的情况。

  我是因为夫妻两地生活,才从阜新矿务局调到电力系统工作的新工人。我虽然在中专学校学习了有关基础知识,但对于电力系统的设备还是比较陌生。她看出我渴望学习的心思,就安慰我说:“小杨,别着急,慢慢熟悉。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找我。”听到她的话,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此后,一有空闲时间,贺师傅就一对一地给我耐心讲课。讲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讲班里维护的10个变电所主接线图,讲变电所的设备维护方法,讲变电所设备的检修工艺要求。特别是对照图纸讲变电所二次设备、保护动作原理等内容,她讲得非常细致、认真,我因此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1974年9月,朝阳电业局成立了变电工区,这是一个新组建的二级基层单位。贺师傅去了变电工区的技术室工作,我被分派到检修二班。从此以后,我与这位变电检修的启蒙老师分开工作了。

高严要求 工作一线传技艺

  1977年,朝阳电业局要建设一座220千伏变电所和两条220千伏电力线路。在没有基建队伍,没有实践经验的艰苦条件下,要完成这项建局以来最大的输变电建设工程,是对全局的严峻考验。

  当年5月,按照朝阳电业局局党委会议的工作部署,变电工区承担了在建平县万寿乡黄土梁子村建设朝阳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的任务。除了留下检修三班维护工区管辖的10个变电所外,其他班组全部进入220千伏建平变电所基建工地施工。

  我和张庆海师傅等几个从事过变电专业工作的“七·二一大学”学员一起,有幸与变电工区新成立的“三八班”(全部是女职工)合作,一起承担了这座变电所主变压器安装和主控制室二次设备安装等任务。

  在这个工地上,我第二次与贺师傅在同一个大班组里工作了。

  那时候,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全体施工人员分别居住在工地附近的万寿乡拖拉机站几栋平房里和刚刚交工的变电所里。大家统一在工地食堂里打饭,回宿舍就餐。晚上,全部睡在临时搭建的木板铺上。冬季到来时,一律使用火炉取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家每天都起早贪晚地抢时间工作。有时候,晚饭之后,还要主动工作到深夜。虽然没有加班费,但每个人却都任劳任怨。

  那时候,贺师傅是变电工区“三八班”的技术员。针对新工人多的实际情况,她组织大家集中培训并讲课。接着,班长孙师傅、陈师傅、贺师傅和张师傅她(他)们除了手把手地教大家怎样穿电缆芯线、怎样剥防护层、怎样穿塑料管、怎样接端子排线外,还各自承担了一份具体的施工任务。她(他)们的施工工艺水平各有所长,其娴熟的配盘、接线技术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做到了接线速度快、布线美观、横平竖直、没有差错。

  后来我才知道,她(他)们的很多施工方法在规程中没有规定,在教材中根本没有记载。这是老一辈电力建设者经过无数次施工锻炼、日积月累沉淀实际操作经验,再加上精心总结而练就的基本功。让人敬佩的是,这几位师傅都是东北电业管理局辽宁送变电公司二次回路施工的“高手”。

贺桂荣(左三)正和工友们研究工作

  贺师傅不但在理论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例如:当她在商店看到塑料电缆头比塑料带包扎电缆头美观时,就主动向领导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粉红色的塑料电缆头整齐地排列在配电屏下面,获得了验收人员的好评。

  1978年3月8日,这座由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朝阳电业局变电工区施工的220千伏变电所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感到:贺师傅既是一位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

夕阳泛红 退而不休当学生

  1990年2月,贺师傅在朝阳电力安装公司副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休了,她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什么叫“退而不休”。她积极参加门球、腰鼓秧歌、健身操、广场舞等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娱乐活动,28年来从没间断过。

  特别是在今年4月份,朝阳供电公司为了进一步活跃退休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文化养老,在老年大学成立了诗词朗诵班,贺师傅闻讯后立即报名。

  4月27日,诗词朗诵班微信群第一次发布学员们的即兴诗文,第一篇诗词稿就是贺师傅写的。

  据介绍,自从诗词朗诵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来,贺师傅没缺过一天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创作中,迄今已写出了44首质量较高的诗作,全部发表在微信群的公众平台上。目前,她是老年诗词朗诵班里写诗最多的前5名学员之一,得到了授课老师的多次表扬,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赏。

  值得一提的是,贺师傅现在的住所在朝阳城西,是诗词班中离学校最远的一位学员。如果乘坐十七路公共汽车到学习班参加学习,不算等车的时间,至少也需要40分钟。但在参加培训的日子里,她总是提前到校,而且出勤率最高。

  为了在今年的重阳节到来时,用诗词歌颂朝阳电网翻天覆地的变化,把诗词内容写得更准确、更优美,一段时间以来,贺师傅不辞辛苦地去有关部门或生产一线采访。前些天,她十分诚恳地对我说:“小杨,你退休比我晚,知道咱们朝阳电网现在有多少变电站吗?”

  为了准确回答这位电业老前辈的问题,我专门去做了一些调查。经调查得知:朝阳电网现有66千伏至500千伏变电站196座;有66千伏至500千伏电力线路248条。当我用微信把这些数据告知贺师傅时,她一连回了好几次“谢谢!”。可以想象,这位把宝贵的青春年华和辛勤汗水都奉献、倾注在电力战线的老前辈,当时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

  这正是:

  辽西电网换新天,杖国耄耋学诗篇。

  师徒重逢忆旧事,老当益壮返少年。

  注释: ①杖国——七十岁老人的称呼。

         ②耄耋——八十至九十岁老人的称呼。

飞光走电架心桥

——记《最美夕阳耀眼红》作者杨树棠

编辑/褚驹 赵盼

  接到《最美夕阳耀眼红》稿件和所配图片的时候,本网年轻的编辑们都很感动,同时又感到十分新奇。朴实无华但却情真意切的文字,年代久远但却信息丰富的图片,“飞光走电”之间,似乎架起了一座连接时空、光昌流丽的心灵之桥,让人很是着迷。

  据了解,本文作者杨树棠,1948年12月生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系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1968年9月,他在辽宁阜新矿务局参加工作,1973年5月调入朝阳电业局(现名“国网朝阳供电公司”,下同)。1977年,曾直接参加了220千伏建平变电站的建设工程施工,1978年4月调入管理岗位。多年来,曾在朝阳电业局生产技术、安全监察等部门和朝阳电力安装公司任安全监察员和负责人,被朝阳供电公司领导誉为“活规程”、“造规程的机器”。2008年12月正式退休,在电业安全监察岗位上分管人身安全工作30年。在此期间,朝阳供电公司死亡事故为零。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自2005年起至今,杨老一直在辽宁省朝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担任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师,是朝阳市区内高处作业(电力安装、风电场、电信安装等)和进网作业电工及矿山提升机操作作业的主讲教师,同时还是低压电工、高压电工、矿山排水作业人员的兼职教师,为保障电业生产安全培养了众多实用人才,进而为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际工作中,杨老还是一位勤学苦练、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有心人”,不仅独立完成了《电力安全生产知识问答》(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号:LSBN7—107—11363—1/TM—420)等专业著作,还参与编纂了《朝阳电业局局志(1960~2015)》55年的安全部分内容。在2002年国家级期刊《电力安全技术》杂志开展的“班组杯”有奖征文中,他撰写的论文《生产班组安全活动标准化的建议》被评为优秀论文,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在2006年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举行的征文大赛中,他写的3篇征文均获奖,其中:《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获得一等奖(该奖项共五名);《小线头毁了一个家》、《爸爸的遗憾》获得二等奖(该奖项共十五名)。另据粗略统计,在电力安全监察岗位上工作的30年里,杨树棠为朝阳供电公司起草编制了22种安全规程、安全管理制度。时至今日,这些规章制度仍在实际运用中。例如,他为国家电网公司起草的《工作票填写标准》,至今仍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介绍,杨老还是一位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优秀电业人,其主要工作业绩如下:

  1989年,在朝阳市劳动局组织的《朝阳市首届工业生产安全知识竞赛》中,共有朝阳市所属各行业的24个企业、72名选手参加,杨老凭借过硬的基本功一举斩获个人第一名“特别优胜奖”。与此同时,由他带队(兼选手)的朝阳电业局代表队在团体比赛中荣获第二名;1990年5月23日,在220千伏建平一次变电所,他用心肺复苏法救活了触及10千伏主三次甲刀闸休克的工人;1991年2月11日,他对朝阳电业局四新变电所10千伏出口作业的朝阳电力安装公司送电工程队认真履行监察职责,坚持了“挂好接地线后再工作”的安全规程和原则要求。14时50分,当朝阳供电局运行人员误合上10千伏铁西线15号柱上油开关,向施工地点送电时,开关跳闸,成功地避免了7名正在线路上作业的工人触电群伤事故;2001年5月15日,杨树棠被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的前身)授予“安全卫士”称号和奖章(其中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只有26人)。由于常年坚持学习,杨树棠参加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统一考试并取得了合格成绩。2008年11月18日,他获得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给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正式成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第15批)。

  2008年12月从国网朝阳供电公司退休以来,杨树棠积极参与写作和摄影活动,并于2018年8月参加了国网朝阳供电公司老年大学诗词朗诵班,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精彩。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