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清明(史庆友)

摘要:4月5日是清明节,《二十四节气歌》唱得好:“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打大田。”那么,除了知道清明忙种麦以外,你知道清明还有哪些说道吗?

史大哥说农事

编者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耕时代的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便是古人按照天文、物候、气象将一个太阳年进行周期划分,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留下来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它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本网文化信使史庆友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来,根据农时都要写一篇关于节气与说事的短文,本网现整理编发,以飨天下网友。

清明

文化信使/史庆友 (阜新)   编辑/繁花似锦

  4月5日是清明节,《二十四节气歌》唱得好:“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打大田。”那么,除了知道清明忙种麦以外,你知道清明还有哪些说道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了。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清明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农谣说过,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去播田,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瓜菜分期来下种,科学育秧抢时间。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菜园,栽种枣梨还不晚,果树治虫莫等闲。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多元”。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三月里,三月三,杏花桃花开满山。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麦正当时。清明栽蒜,谷雨种瓜。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过了三月三,南瓜葫芦地里钻。清明种瓜,立夏开花。清明种瓜,船装车拉。山前朝阳地发暖,春种宜早秋宜晚。向阳早种向阴晚,秋天来个颠倒颠。种好粮满仓,种赖一把糠。沙地花生淤地麦,碱地棉花也不赖。洼地种高粱,十年九年强。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焚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焚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死离生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是最早的足球运动起源,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清明节时的一种喜爱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

  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国务院将清明列为传统节日并放假3天,就是为了保持民间多种好的习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的时候,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灯,被称为“神灯”。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插柳的风俗,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一个传统又现代的节气并节日,它的到来,标志着北方已经进入了春耕春种的紧要关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朋友们,快快投入到紧张的春耕生产中去吧!

  (原载于盛京文学网)

小链接
  史庆友,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作品发表于《辽宁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责任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