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微光·百姓嗑儿
编者按
秉持本网“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的基本理念,结合当代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遵循现代生活中快餐文化盛行的规律,特别是遵从广大网友在返璞归真中激浊扬清、在正本清源中紧跟时代、在抑恶扬善中凝聚力量的强烈愿望,本网编委会决定开辟“滴水微光·百姓嗑儿”专栏。
本栏目将集中编发篇幅短小、语言朴素、更接地气的文章(含视频、音频、图画),旗帜鲜明地反对假话、大话和空话,毫不客气地拒绝庸俗、低俗和媚俗,期望以“滴水折射阳光”的举动,给这个日趋浮躁的世界送上一束有感情色彩、有人性温度、有朴素信念的烁烁微光。
话不多说,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力(酌情发给少量稿酬,足够支付流量费用)!同时,也欢迎有情怀、有魄力、有担当、有远见的企业家为本栏目冠名。
邮箱:2996382758@qq.com 联系电话:15566781010
也说咱朝阳的人才流失
文/老苞米 编辑/赵盼
学习、讨论、贯彻习总书记东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碾砣砸碾底——石打石(实打实)”才行,任何形式的空话、套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朝阳每年考走的学生2万多人,能回家乡就业创业的不到3000人。此外,全市每年还有40万人外出打工。总体上看,人才总量小、专业人才少等问题非常突出。
“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这么多年来,人才流失如此严重的朝阳,咋就没啥好招儿遏止这一趋势呢?
让我看,病根主要出在人才使用机制和思想观念上。
想说真话,就别绕弯儿。
长期以来,日趋僵化的选人用人机制,论资排辈的任职提升惯例,裙带关系导致的近亲繁殖,自私排外造成的唯我独尊,均成为“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源。没背景、没靠山、没关系、没经济实力的平民子弟,很难在困境中突出重围。
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思想、有才华、有能力的年轻人最怕处于不开心、不舒心、不顺心的境地——挣的钱不多,难以成家立业、养家糊口,当然不开心;感觉怎么干都没前途,没有奔头,当然不舒心;工作环境充满了各种暗斗、倾轧、纠结、不爽的因素,当然不顺心。长此以往,他不另寻出路才怪。
忽然想起一件事儿。2015年8月1日,《今日朝阳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孩子你啥时回家?》的文章,副标题是“写给身在天南地北的中国辽宁朝阳籍儿女们”。文章以母亲——“朝阳”的名义,向散布在地球村各个角落的朝阳儿女发出了声泪俱下的召唤。虽说有好多人阅读、转发了此文,当时反响也比较强烈,但依然有人留言质问:“你让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回来,能有适合他的岗位么?能得到相应的待遇么?能有理想的前途么?”
而在实际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积累的矛盾、沉淀的污垢、养成的弊端,在朝阳或多或少都有。可以保守、粗略地算笔账:在朝阳,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少说也得二三十万吧,若乘以1.7万多人(每年留在外地的大学生人数),得出的数据是不是很吓人?是不是让人很心疼?是不是让人很无奈?是不是让人很惭愧?
然而,对于渴望突破辽西北、融入京津冀的新时代朝阳人来说,悲观和叹息没有任何意义,必须以自救、自强的积极心态寻找破题之策。
老眼昏花的我注意到,市委书记蹇彪就“全力优化人才环境”提出了三点意见:推进引才用才平台建设;推进政策创新和人才服务;推进人才培养。而且,他在每一个问题的前边都加上了“大力”俩字,这就增加了话语的分量和力度。
仔细琢磨,蹇书记能说出这话,是有充分的理由和厚实的条件作为支撑的。先不说进入高铁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给朝阳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单说朝阳发展的空间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文旅事业发展潜力,以及近年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攒下的“家底儿”,特别是朝阳已经开启的“六大战役”,等于是备好了笔墨纸砚,就等着各路英豪风云际会,“墨润畅写天地姝”了。
说到这里,忽觉脑洞初开,斗胆给有关决策者提三点建议,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是与其花那么大的代价、每年把那么多的优秀孩子送到外地念书、就业,不如真正重视、研究、发展好长期处于吃不饱又饿不死状态的中职教育,多培养本地用得上、用上就不愿走的本土人才。
二是真正把本土现有的人才呵护好、使用好。不惟文凭,不看身份,不论老幼,不讲资历,只要德才兼备能干事儿,就破格选用,放手使用。
三是要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宏阔视角,改变一下固有的落后观念,善于借助互联网这个理想平台,充分利用人类“自尊心和虚荣心两掺儿”的心理,用新理念、新机制、新创意吸引外埠高端人才向朝阳靠拢。
老夫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敢多说,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