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一游
文化信使/吴守贵 编辑/昕晨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四川当兵时,曾多次去过成都,都江堰近在咫尺,但阴差阳错与其失之交臂。直到2014年4月去九寨沟旅游,才有机会来到都江堰。
都江堰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一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二是青城山道教文化发源地。都江堰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风光秀丽。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誉满全球。
我们一行六人,大家一致选择,去看世界无双的水利工程。因景区离住宿酒店不远,大家决定徒步游览。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但在古代它又曾是一条害河,经常洪水泛滥,河流改道,为成都带来巨大灾难,百姓苦不堪言。
自从熟知天文地理的李冰任蜀郡太守,他对整个成都平原、岷江流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踏勘与研究,发现成都平原从西至东落差较大,从岷江出山口处呈扇形展开,而玉垒山下的岷江河段恰如扇之柄,且处在海拔最高点上,是成都平原水的“源头”,是最适宜修建渠首工程的地方。
李冰这位成都的父母官,以科学的态度和爱民如子的精神,在生产工具简陋的条件下,率众用火烧、水浇,再用铜锤铁钎进行敲凿剥离,烧一层、剥一层,层层“剥皮”,反复操作,以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开凿渠道。还就地取材,利用竹笼、杩槎筑坝拦水。经过八年奋战,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总干渠组成的“分水”“引水”“输水”“排洪”四位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步行来到都江堰,只见江水翻滚,隆隆作响,景点游人如织,解说的喇叭声此起彼伏。看来光是凭自己眼睛看,可能摸不清头绪。我们急中生智请了个导游进行讲解,才基本了解这水利工程的来龙去脉和伟大之处,也为后来几个景点的游览提供了方便。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它位于都江堰最深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壮观、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视为都江堰的精髓。传说,当年日本侵华期间,曾派轰炸机来轰炸都江堰,但轰炸机在空中盘旋,并没发现想象中的大坝,结果就保住了都江堰这个奇迹。
事实上,鱼嘴就是分流内江和外江的大坝。这个由鹅卵石堆砌的像鱼嘴一样的建筑,并不是平坦的。它使得江水在雨季飞流直下流入外江,而在枯水期保留足够的水,流入内江。
我们跟随导游来到飞沙堰游览。飞沙堰溢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称“飞沙堰”。飞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能非常之大,可以说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所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个作用是“飞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
挤出飞沙堰景点,我们又来到宝瓶口。宝瓶口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第二大工程,也是最关键、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从内江引水,并和飞沙堰相结合,控制进水流量,达到再次防洪排沙的目的。它是整个水利工程的总关口,因其功能神奇,故古人美其名曰:“宝瓶口”。
中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近找一家小吃部,点了担担面、龙抄手、麻婆豆腐和夫妻肺片。一会工夫,几种小吃就端上桌了,只见面条细薄、卤汁浓香、菜鲜微辣、十分有味。花钱并不多,既经济又方便。
下午,我们游览了伏龙观、二王庙、安澜桥、玉垒门离堆公园等景点。对蜚声海内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才有了初步了解。
据说,清明放水节,是祭祀李冰最隆重的活动。历史上都江堰每年冬季都要筑堤拦水,对渠首和各河道进行“岁修”,来年清明节又在渠首进行“开堰放水”。每年清明放水那天,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放水活动,纪念李冰父子。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李冰付出两代人的毕生精力,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从此,成都平原远离水患,成为旱涝保收,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
吴守贵,辽宁省建平县人。1950年5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热爱文学,喜欢旅游。著有《夕阳韵语》《金秋韵语》诗词集。2010年6月退休。2012年8月加入朝阳市金秋文学社,现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