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兴化(一)
文化信使/魏红莲 编辑/繁花似锦
我到兴化,正是清明过后,将近谷雨。
此行是应卢兆璋先生的邀请,来兴化参加当地文学艺术界采风活动的。卢老师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编辑,我的长篇小说《醒心杖》的合作者。他的夫人倪凤娣端庄典雅,是当年的上海知青。倪大姐爱上当时尚在江北农村的卢老师,可谓慧眼识珍。我赞他们郎才女貌,卢老师微笑地看着夫人说:“人样子吗,蛮不错唻。”(意为:“长得吗,还不错。”)
虽然刚从江南走过,曾落脚在虎踞龙盘、大气磅礴的南京,驻足于水墨雅致的园林之都——苏州,游览了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杭州,我还是对即将开始的江北小城兴化之游满怀神秘的憧憬。她不仅以形成于750年前的“垛田”特色地貌享誉全球,更因为古今文化名人辈出,在2012年被中国小说学会正式授予“中国小说之乡”称号,这在全国是唯一一个;2016年2月,又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迫不及待地想领略她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她浓郁的人文气息。
到兴化的当天下午,我参观了卢老师家附近的露天市场。市场在一条大河的岸边,此河有一个我们熟悉的美丽名字——沧浪河。兴化人民认为,此即“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之沧浪,唐代开元年间在河边建成“三闾大夫庙”供奉屈原,史称“三闾遗庙”。市场所卖以各类鱼虾居多,还有我见过或没见过的各种菜蔬。我请教一位摊主,他卖的菜叫什么名字,回答了三四遍,我都没听懂。他扭头和另一摊主说话,眼睛瞟着我,表情严肃。我觉得不好意思,微笑着问:“你是在骂我吗?”他俩急忙解释,但除了“不是的”三个字,别的仍没听懂。
第二天吃过早饭,卢老师说:“我们今天去看垛田油菜花吧。清明时正好看,可惜你来晚了几天,只怕没剩几朵。”我忙点头,慕名已久的画境,虽闻花事阑珊,也舍不得失之交臂。
到旅游局,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正好欣赏院外的元武灵台牌坊和一对扭头石狮。牌坊两旁烂漫着一树一树不知名的粉红色花朵,后面几幢房屋白墙青瓦雕花门窗,颇具江南风味。忽见一洞角门,有字“拱级台公园”。既然是公园,逛逛何妨?遂信步入内,见是园林依一带绿波而建,穿过林下一段石板铺就的慢坡,眼前一座独特高台。拾级而上,走进一处小小的建筑群,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主楼两层,匾额黑底金字书“海光楼”三个大字,底楼另有“昭阳书院”牌匾,楼前翼然有亭曰“绿波”;楼与亭之间空地上,一个大大的太极图案。细看石碑上的说明,我大吃一惊:此台名叫拱级台,始建于宋,曾是兴化古城著名游览胜地。古今文人墨客,在台上吟诗作赋,留下许多传世佳作。《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在海光楼住过较长一段时间,一边写《桃花扇》,一边写下许多赞美拱级台的诗词。我不期然,竟与苏中重要名胜景观相遇!缘分!
千垛景区又称千岛菜花,兴化独有,是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很久以前,这里是泥土缺乏的泽国,勤劳智慧的兴化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挖出网状深沟,清理小河的淤泥,一方一方堆积如垛,成为可以耕作的垛田。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瓜果蔬菜。每年清明时节,四面环水的垛田上盛开着金黄的油菜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不身临其境者,很难想象那耀眼、壮阔的美。
可惜,那一垛垛油菜花已淡了颜色,绿意渐渐淹没金黄。先开过的花已结了密密的、一粒粒凸着孕肚的荚,只有顶端还有那么几朵花尽职尽责地开着。这时的垛田,像一个身怀六甲、头戴黄花、绿纱衫裙的美丽少妇。蜜蜂正抓紧最后的机会采撷着,顾不上搭理几乎要碰到它翅膀的照相机。小小游船上的船娘,穿着青花瓷图案的上衣,轻轻地摇着橹,脸上带着笑意。如果游客有要求,她们还会唱起动听的歌谣。尽管花事已到尾声,我毕竟还是亲近了它,也算不虚此行吧。
(未完待续)
小链接
魏红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初中文化,做过农民、煤矿工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出版长篇小说《醒心杖》。作品散见于《辽宁作家网》《辽西文学》,今日朝阳网等。
[责任编辑 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