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兴化(三)(魏红莲)

摘要:板桥故居的西面紧挨着一个公园,面积不大,或者叫花园更合适。里面小桥流水,柳拂亭檐,竹掩轩窗。更有一带长廊,依西墙而建,一幅幅郑板桥的书法和赞颂郑板桥的名家书法作品,镶满青砖廊壁。我问:“这是不是当年郑家的私家花园啊?”卢老师说:“不是的,是兴化市政府修建的。”是啊,以郑板桥故居的简朴,怎么会有自己的花园呢。

大雅兴化(三)

文化信使/魏红莲  编辑/繁花似锦

  板桥故居的西面紧挨着一个公园,面积不大,或者叫花园更合适。里面小桥流水,柳拂亭檐,竹掩轩窗。更有一带长廊,依西墙而建,一幅幅郑板桥的书法和赞颂郑板桥的名家书法作品,镶满青砖廊壁。我问:“这是不是当年郑家的私家花园啊?”卢老师说:“不是的,是兴化市政府修建的。”是啊,以郑板桥故居的简朴,怎么会有自己的花园呢。

  从花园出来向西,会见到长安桥,一个非常适宜拍照留影的地方。我就不细细地描述了,您自己带着摄影器材去找合适的角度吧。

  长安桥向西,便是著名的四牌楼了。它始建于明代,为四柱四门的亭阁式。两重飞檐,八角叠翘,古朴庄重。牌楼四面和拱顶内壁,挂满了大小47块匾额,代表兴化历史上75位名人。每块匾额都书四个大字,高度概括所彰表的人一生的功绩。

  离开四牌楼,参观过兴化博物馆,向北到刘熙载故居时,已近中午。

  刘熙载被称为“东方黑格尔”,清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博学多能。后人评说他“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又治音韵、算学,卓有成绩,于文艺各门,博综约取,尤多建树”。刘熙载故居坐西朝东的门楼,门上贴着红纸对联:“楚水文风盛,昭阳才子多。”对联没有风吹雨打的痕迹,显然是新近贴上去的,最早也不过春节吧。楚水、昭阳皆为兴化古称,撰此联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想必是兴化的某位才子。

  刘熙载自幼丧父,为报答母亲抚孤艰辛,中进士享有皇家俸禄后,为母亲购置了这处宅院,建筑规模比郑板桥故居气派许多。咸丰皇帝御书“性静情逸”匾额高悬正堂,室内陈列着代表刘熙载毕生成就的《艺概》《四音定切》《说文双声》《昨非集》等文物资料。建筑古朴雅致,曲径通幽,置身其中,浑然忘俗。

  兴化名胜古迹不胜枚举,还有施耐庵陵园、李园、船厅、李庄水上公园等。因下午采风团就要出发,只好忍痛割爱,擦肩而过。

  据资料记载,兴化这个小县城(现在是县级市)在宋元明清时期,中进士者88人,官至阁老3人,多人在文化艺术学术界做出卓越成绩,例如施耐庵、解缙、宗臣、郑板桥等,还有一些名闻天下的人曾在兴化为官,范仲淹、陈直、魏源都曾担任过兴化县令。

  层出不穷的风流人物,是兴化人特别是当代兴化文人的底气,是他们骨子里的骄傲。而逾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环境的熏陶,也使当代的兴化文人既谦虚又自信,既儒雅蕴藉又神采飞扬。他们意识到自己非同一般的使命并且勇敢地承担起来,于是,近几年又涌现出以毕飞宇、卢兆璋为代表的一大批兴化籍作家,形成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兴化文学现象”。

  兴化的美,远远不止于我眼睛看到的玲珑剔透如画风景,也不止于卢老师常说的有水有田鱼米之乡,她更有一种坚实的文化根基,是古朴雄浑的大气,是春风大雅的圆融。

  啊,玲珑水乡,大雅兴化!

  何日更重游?

(完)

大雅兴化(一)(魏红莲)

大雅兴化(二)(魏红莲)

小链接
  魏红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初中文化,做过农民、煤矿工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爱好读书写作,出版长篇小说《醒心杖》。作品散见于《辽宁作家网》《辽西文学》,今日朝阳网等。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