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惠安女吗?我所了解的是这样
文化信使/吴守贵 编辑/繁花似锦
王振 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福州空军机关工作。因工作关系,常陪首长去东南沿海的龙田、惠安、晋江等场站搞调研工作,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个月。有充裕时间去崇武古城、小岞一带游玩,从而了解一些惠安女的独特情况。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以及勤劳能干的精神,形成了一种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汉族,主要分布在惠安东部崇武、山霞、景峰和小岞四个镇。
上世纪五十年代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大筒裤的裤脚宽达40厘米,上衣却短得连肚脐都遮不住。
惠安女穿的是古老传统的服饰:为防风而佩戴花色头巾,为遮阳也常戴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的小花和五颜六色的小巧饰物;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下穿黑裤,又宽又大。腰带扎在肚脐下面。这种服饰在全国独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
由于腰带扎在肚脐下面,未婚女人腰间的彩带和已婚女人的银腰带才能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说,银腰带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它能展示家庭财富的多少,也许这就是狭窄上衣越来越短、越能露出肚皮的原因吧!未婚女腰部扎的红、蓝彩带,颜色以鲜艳为美;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股多为佳。
惠安女的婚俗奇特,她们结婚三天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直到生下小孩,抱着孩子才能名正言顺地回到夫家,同丈夫一起生活。没有孩子的妻子只能一直等到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住一晚上,第二天又必须把妻子送还娘家,这是惠安女的习俗规则。据当地了解内情的人说,其实也不完全这样死板教条,也有一些“潜规则”。
丈夫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谎称家里忙不过来,接媳妇回去帮一天忙住一夜,第二天送回娘家也是有的。另外,年轻丈夫晚上天黑去,早晨天不亮回来,娘家人也是小鸡吃萤火虫——心知肚明。对于这种习俗,也有人称之为走婚。
此外,年长的惠安女还有在门牙两侧各镶颗金牙做装饰的习俗,现在已不盛行。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鱼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细活、脏活、重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
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女也与时俱进,不仅精于务农,而且善于务工,有成千上万的惠安女出外创业。现在的惠安女已是有文化、有知识、有理想,身影活跃在城市乡村各个角落的时代新女性。
[责任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