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星”征文作品展
母亲的梦想
文图/李孝利(辽宁阜新)
如今身边的人们享受着幸福安详的生活,满意的笑容写满脸上,然而这一切在30多年前却还是母亲最大的梦想。
记得当年由于孩子多,生活压力大,父亲又在外地学校工作,工资特别低,所以母亲每天既要照顾好孩子们,还要坚持到生产队去参加劳动挣工分。每天家里家外,总看见母亲匆忙的脚步,也许是因为我也到邻村上小学的缘故吧,我感觉母亲每天早晨起得更早了,做好饭,叮嘱我们洗脸背书包的时候,我感觉到天还是灰朦朦的。又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母亲抱回柴火,用仅有的玉米面要为我们贴大饼子,饼子贴到锅里盖好锅盖,母亲感觉到柴火有点儿不足,紧拉风箱总觉还是没到火候,母亲叹息着拽过一个麻丝袋,小跑着到门前树林边的河沟里,划拉收拾点儿落地的树叶,回来的时候,我们看到母亲的眉毛、额头的围巾上都挂着一层白霜。那天早晨全家人都感觉到当天的玉米饼子形状有点怪,变成了长条形,看着我们疑惑的眼神,母亲苦笑着说:“今天特意给你们做点儿纯锅出溜尝尝,怎么样?”母亲用她那粗糙的手掌,总是爱抚着孩子们的肩头,嘱咐着早点吃饱好好念书,懂得做人的道理,我也好像忽然明白了点什么,觉得那天的玉米饼子特别得香甜。
母亲每天从生产队劳动回来都很晚了,却总不忘拖着疲惫的身子骨关心着我们每天的上学情况。有一天,母亲忽然挺神秘地对我们说:“听生产队的会计说,现在有的地方做饭都不用抱柴火生火了,打开电闸,一按电钮,就等着吃饭了。到那时候人们的生活得有多幸福啊!”母亲那对生活总是充满期盼的眼神,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如果是现在,如果母亲还能再多活几十年,那么母亲一定是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人。
由于当年还处于困难时期,各种生活用品都需要凭票供给。记得还是一个寒冷冬天的早晨,昨夜北风怒号的余音还在耳畔回响。朦胧中又听到母亲催促我们起来洗脸、准备吃饭上学的唠叨声,睡在炕头的被窝里极不情愿地睁开眼,就看见母亲站在外间的锅台边,努力向我招着手,示意我快点儿过去。“准又是缺帮手,让我打下手,为啥不叫他们几个呢?”我满腹怨言叨咕着,刚到母亲的身边,母亲的手里握着两个刚出锅的红皮鸡蛋,迅速地塞进我的棉袄兜里,“孩子,今天是你过生日,本来妈想给你做点儿面条,细面实在没有了,我刚从你大娘家借了两个鸡蛋,就算生日礼物吧!别让他们几个看见了,不然又该吵吵闹闹的。”母亲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慈爱的眼神让我愕然间张大了嘴巴,不知所措。“儿的生日,妈妈的苦日。”唉,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日子,母亲却还用那双劳累不闲、冻得裂口的大手,为我盘算着,挥挥手,又把我们送上学习的征程。当年母亲那为我过生日的情景,直到现在依然是我泪湿枕巾的幸福梦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和过去相比早已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九大开过后,党中央为全民实现小康生活、实现现代化,确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新的“梦想情境”正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
[助编 秋水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