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有《小说选刊》,太原有《作文周刊》,但刊名写的是“小说选刋”“作文周刋”。难道“刋”就是“刊”吗?
“刋”不等于“刊”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北京有《小说选刊》,太原有《作文周刊》,但刊名写的是“小说选刋”“作文周刋”。难道“刋”就是“刊”吗?
查一查辞书吧。《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说文解字》均无“刋”字,我只在《中华字典》中见过一面。查“百度”读“qiàn”,解为“切”而已。可以肯定地说,“刋”与“刊”音、形、义均不相同,“刋”不等于“刊”。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刊名,有些名人题字,有好多书写者,以“刋”代“刊”呢?
打个拟人化的比方吧。某家有三胞胎兄弟己、已、巳,经常外出活动,和人们打交道,与人们混得很熟,人们比较容易认识他们,不容易搞错。即使有人偶尔搞错,别人也会提醒他。更重要的是,人们普遍知道某家有三胞胎兄弟,遇到其中一个,人们有心理准备,自会仔细辨认。
而另一家呢,不是本地居民,虽有孪生姊妹刊与刋,但不在一处生活。人们只认识刊,不知道她还有个孪生妹妹刋。有朝一日,刋回家省亲,单独抛头露面,人们就极容易把刋当成刊了,即使当成刊了,也没人来更正。
好多辞书不收“刋”字,固然是因为其使用频率极低,但因此形成的以“刋”代“刊”的局面却应该引起重视。没见哪本辨析形近字的书涉及“刊”“刋”两字。只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刊”字后提示:左边不是“千”。
或曰,“刋”字既然闲置不用,让它当“刊”有何不可?不行。以“刋”当“刊”,将“刊”字作何安排?岂不是自寻烦恼?
为了文字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请不要以“刋”充“刊”。
2010-07-14写
小链接
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3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