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说明文,咋明白咋写;写绕口令,咋烧脑咋写。这是我的小把戏。
既绕口又烧脑的绕口令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我的绕口令追求既绕口又烧脑。写于2010年6月2日的《围巾》(编号:第66则)全文如下:
文津姑妈之子维君,
维君姑妈之子文君。
维君家住天津,
文津文君求学津门。
文津初春访维君,
巧遇文君访维君。
文津暗恋文君,
文君暗恋文津。
文君买条围巾托维君赠文津,
文津织条围巾托维君送文君。
初春仲春到暮春,
维君引线又穿针。
表兄文君成了表姐夫,
表姐文津成了嫂夫人。
文津文君谢维君,
维君说别谢维君谢围巾!
开头两句,往明白说,应该这么写:
维君舅父之女文津,
维君姑妈之子文君。
以维君为原点,向两面伸展,引出舅父之女文津(表姐),再引出姑母之子文君(表兄)。
绕口令原文采用“流星赶月”法,由文津引出维君,由维君引出文君,叙述原点不断变化,让人应接不暇,故意将简单关系复杂化。文津名字中性,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假定文津家住北京,文君家住南京,均求学天津。探访表弟维君时,二人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围巾为媒,终成眷属,也是顺理成章的。虽然俗套了些,也不必苛求。
站在维君的角度,舅表姐与姑表兄一样远近。成婚之后,按民俗,“先叫后不改”,表姐还叫表姐,表兄还叫表兄。可是维君天生诙谐,一会儿把表姐叫表嫂,一会儿把表兄叫表姐夫,也都持之有故。
写说明文,咋明白咋写;写绕口令,咋烧脑咋写。这是我的小把戏。
2019-08-15 17:06
小链接
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3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