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新衣
文图/文化信使 宋颖杰(辽宁北票)
转眼又到了农历新年,人们迫不急待地贴上了春联。红彤彤的春联充满了新春的喜庆,祥和。往日里宽敞的大街,也一下子变得拥堵起来。“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新年到”,耳边不禁又响起了那首童年的歌谣。
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是中国年古老的习俗。儿时过年穿新衣是小伙伴们最高兴的事。一到腊月小伙伴便开始计算过年的日子,幻想着那种过年的喜悦。
记得儿时的新衣都是姥姥做的。每到这一年的腊月,母亲便领着我和哥哥去“转圈屋,高台街”买布料。
“转圈屋,高台街”其实就像现在的商场。由于六七十年代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所以那时的年货都是凭票供应。“转圈屋,高台街”是当时我们这所煤城比较大的百货商店。
母亲领着我们来到柜台前,排好队,拿出手绢,小心翼翼地解开手绢,拿出几张红红绿绿布票和不知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又小心地撕下来几条布票,静静地排在队伍中。排到了母亲,母亲把布票和钱交给售货员,售货员仔细地核对一下,熟练地用尺量好布,只听“呲啦”一声一块布便扯好了。
母亲领着我们来到姥姥家,姥姥家早已坐满了等待做新衣的人。姥姥不是裁缝,可是她做的衣服合身得体,手工又好,做得又快,那时又没有成衣店,所以邻居们一到过年就找姥姥做过年时穿的新衣。
姥姥高兴地给我们量好尺寸,熟练地用她那一双巧手裁剪出了布片。两天后我们哥俩的新衣便做成了。姥姥高兴地让我们试穿新衣,那慈爱的目光仿佛就像新衣穿在了自己身上。
虽然那时过年的新衣大都是绿色,蓝色布料,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穿上过年的新衣已是儿时最幸福的事了。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变得愈来愈丰富。过年的新衣也从蓝绿色的棉布,变成了各种颜色,多种样式。女式服装更像是春天盛开的百花,争奇斗艳。
到了初中,过年的新衣再不用姥姥做了,姥姥家去做新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姥姥经常唠叨:她做的衣服不时兴了。直到姥姥去世,母亲再也没有让姥姥为我们做过过年的新衣。
过年的新衣,充满了父母及老辈对后代的祝福,充满了对晚辈的慈爱,也充满了千家万户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与祈盼。岁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岁月也在更换着我们过年的新衣。愿岁月安好,愿人人幸福!
[助编 明月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