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存折背后的故事
文图/贾占合(辽宁朝阳)
我的家里,一直珍存着一张旧存折。这张存折的背后,“隐藏”着如烟的往事,至今想来仍让人心生暖意。
我1984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省朝阳市农机科研部门工作。第一年试用期,月薪37.5元(1985年试用期满)。至1988年初,月薪41.5元。这在当时的市直事业单位,也是比较体面的收入了。
我的老家在农村,姐弟5个,3个读书,家里勉强支撑。且最小弟弟年龄仅比我小不到一周岁,又值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出生,身体状况可想而知。那时我就发誓:一旦有了正式工作,必须供弟弟读完高中。能考上学更好,即使考不上,以高中文化自主择业也会占有一定优势。所以尽管弟弟辍学回家已一年有余,从1985到1988三年间,我还是托人在建平县以每月30元的代价自费供弟弟读完了高中。虽结果不尽人意,但也了却了弟弟继续读书的心愿。
因为这个原因,自己在原单位工作4年,除了鞋,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平时,大多穿单位发的运动服和在部队服役的姐夫给的旧军装。那时正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粮店定期供应每月2斤大米、8斤白面,农村人极少能吃到这些看起来有些“奢侈”的细粮。自己更舍不得吃,每攒一季度了,就骑上单位的自行车送回老家孝敬父母,再从家里带回高粱米、小米自己做着吃。
为节省,几乎每天就吃两顿饭,更甭提零食了。买不起肉,早餐咸菜,晚餐吃一些便宜的应季蔬菜。到了冬天,吃的就更简单了,买两大串干辣椒,用酱油醋和大酱一浸泡,长期作为副食。后来,整日流鼻血,单位领导逼着我去医院做了次全面检查,结果医生诊断是由于营养不良导致血小板太低造成的。时间一长,整个人也从毕业时的阳刚英俊变得瘦削脱相。
好在当时由于经常出差有点补助,要不然真不知道那段日子该怎么熬过来。那时的日子只是没有负债,但确实难有存款。所以这张存折是我参加工作三年后,才有的人生第一份储蓄印记——毕竟到了该攒钱说媳妇的年龄了。从这张存折的存支记录,就可以看出我当时生活的窘迫。1987年5月7日,开户刚存入200元钱,第二天就支取了190元,当时买自行车用了。6天后,外地同学来见,为招待又支取了剩余10元中的8元。1988年初,因考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这张存折也完成了光荣使命,最后余额定格在“2元0角4分”。
当了警察以后,工资一下上涨了许多,腰板也立马挺直了许多。气色逐渐恢复,警服一穿,规范执勤,回头率在当时也是蛮高的,不到半年就被“追求”,收获了爱情。最初相处时,我出手也很阔绰,平时散步,经常给她买冰棍吃。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单位组织去外地旅游,我很“大气”地塞给她20元。
结婚后,妻子一直对她出门才给20元的事“耿耿于怀”。无奈之下,我拿出这个存折,讲述我曾经心酸的过往,说得她泪如雨下,心疼不已,惋惜没早认识我,好救我于水火。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这张存折一定保管好,当做“传家宝”永久保存,以励后人。
一张存折,一份经历,一份回忆。每每想起,自然多了一份珍惜,一份激励……
[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