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六一儿童节特稿
童年趣事
文/文化信使 石玉梅(辽宁朝阳)
我居住的小山村虽然不大,幸运的是,和我同龄的玩伴就有五六个。凤芝、小敏、燕子、保柱、海超,这几个人都是我童年最好的玩伴。他们的名字,连同他们那稚嫩、可爱的笑脸,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村子中间那块方形的平整地、村头那颗两搂粗的老槐树、村前那条刚没膝盖的小河、还有小河旁长满花花草草的小山,都成了我们这些孩子自由自在玩耍的乐园。
“老大奸,老二憨,调皮捣蛋是老三”。这句老话儿颇有道理,我和海超都是排行在“三”,六人中数我俩主意最多。
一年级教室在我们小村的大队部,粉笔与黑板吱吱嘎嘎的摩擦声,琅琅的读书声,成了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关注的焦点。
有一天终于憋不住了。
“咱们几个趴窗子去听课吧!”海超建议说。
“刘老师不让靠近,不是撵了咱们好几回吗?”凤芝有些胆怯。
“就你胆小,这回咱们做些准备,鸟悄儿的,别挤在一起,弄出动静来。”海超拍着胸脯,蛮有把握地说。
“那就东窗三个人,西窗三个人。”我安排着。
准备好之后,我们就猫着腰躲藏在教室窗下面。互相递个眼色之后,直起身来,趴在窗台上。由于玻璃窗结了厚厚一层的霜,里面模煳,看不清。
海超最聪明了,示意大伙用嘴哈气。很有效。可听着听着,燕子突然“哇”了一声,循声望去,原来燕子的舌头粘在了窗子上。凤芝一害怕,从窗台上掉下来,摔了个屁股墩,我们几个禁不住哈哈大笑。
结果可想而知。刘老师分别找了我们的父母,说这样做既影响上课又太危险,告诫各位家长好好管教。挨训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我们依然按捺不住好奇和贪玩的小心思。
“不让听拉倒!”
海超又有了新主意。
“咱们自己弄块木板,谁家有墨汁拿来涂上,当做黑板,再找来几块石灰块做粉笔,用抹布做板擦,小树棍当教鞭,咱们自己上课。”
“这个主意好!”我们几个拍手赞成。
材料很快就准备好了。在这五人当中,爸爸是小学老师,两位姐姐又在小学读书,我从家里拿了本姐姐读剩下的书,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理所当然地便被推举当“老师”。
当老师就要有老师的模样。
“上课了!上课了!”我拿着小木棍在小黑板上使劲敲了两下。
坐在小板凳上的小伙伴,一下子哄笑起来。
“严肃点!注意听讲!今天我们上第一节课。”我学着一年级刘老师的模样儿,扮起了小大人。
又是一阵哄笑,我们嬉戏着,快乐着。
那时的我们没有电视看,也没有手机玩,也就没有“小猪佩奇”和“熊大熊二”吸引我们。白天,我们一起下河摸鱼、割猪草、挖野菜;傍晚,我们一起踢毽子、跳格子、藏猫猫。每一天都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暖和天儿,当然是好过了,可以撒欢地玩呀!唱呀!跳呀!互相打闹……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随意。冷天儿也难不倒我们,小河一结冻,我们便成了那里的常客。
“咱们比赛吧!”海超仗着自己滑冰技术好,总是挑事。
“比赛就比赛,谁划到最后,谁就是小狗!”保柱趁机挑战。
“哼!你们别以为我们是女孩子,就怕了你们!”燕子嘴快又厉害。
“好!那我们准备开始……”我大声喊着,同时向燕子、凤芝使了个眼色。
我还没有喊出“开始”两个字,燕子已经窜出了好远,凤芝也麻利地跟了上去,海超和宝柱眼见吃了亏,扯着脖子喊“你俩耍赖!耍赖!”。
“你俩是小狗了!”燕子,凤芝和我三个人调皮地笑着……
下雪天更难得。趴在窗台上盼望着雪下大点,准备好草筛子,用木棍支好,底下放些土粮食,等饿急了的麻雀进去寻食时,下个套。屏住呼吸、绷紧神经,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筛子底下,那时筛子是世界的全部……
简单着、快乐着、幸福着,那段岁月、那些人、那些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记忆中,如今的回味亦是甘之如饴。
(本文原载《抚顺矿工报》,经作者授权编发。)
[编辑 瑞雪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