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冞?
文/吴歌(辽宁锦州)
对省力追求,体现在书写上,应该是简化。“冞”之形旁“网→罒→冖”之变,可见一斑。
冞,《唐韵》武移切;《集韵》《韵会》民卑切《正韵》绵兮切,并音弥。《说文》周行也。从网,米声。《徐曰》网即周布之意。今文作冞。《广韵》入也,周行也。……
以《康熙字典》中“冞”之音义为理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 将其方言语义释为:“限(牲畜)行止于圆周之内。”例如:
奶羊被冞在树下。饿有野草,热有阴凉。
“冞驴”的情形,王贵波《傻小子的傻乐子——放驴》(今日朝阳网 20170723)描写得很详细:“……长绳一端拴在焊在铁橛子上的铁环里,一端接在驴缰绳上,让驴自己去圈地。”“冞”,此文上篇作“迷”,下篇作“縻”。
与“拴”或“关”旨在禁锢不同,“冞”意在放牧——“局地”放牧。“走啊!放牲口割(我们都 说ga一声)草去啊!”——王贵波《傻小子的傻乐子——放驴》如是说。以“冞”的方式“放驴”,既能让驴吃到草,又能防止驴“逾矩”去糟践庄稼;同时,主人公还能放心去做其它事。
“圈地”,应为王贵波《傻小子的傻乐子——放驴》中“迷驴”或“縻驴”的“关键词”。“圈地”,义犹“冞”,亦即“周行”——“限(牲畜)行止于圆周之内。”
“冞——周行”之范围,相当于“微型”圙圐。
“……‘曲连’或‘曲律’、‘屈律’与‘圐圙’相当;晋方言中不少方言点保留着‘圐圙’的说法,只是读音不同,意义都与‘圈’有关。”——乔全生 余跃龙《“圐圙”、“得脑”并非借自蒙语》(道客巴巴 20150329)
“圐圙,……象形‘城圈’,原指围起来的草场或土地,围起来的草场即‘草圐圙’。”——太原道(20121019)《山西民俗:四方八面话圐圙》
再看“迷”或“縻”,似乎不含“圈”义,似乎无法表述“圈地”之义。“縻”,本义为“牛辔”。辔头,相当于牛马的笼头。
骂人话“冞大驴”,拙作《东北方言注疏》释为“使人行止于圈套之内。”
政协唐山文史网《江湖人行艺透析》作“迷大驴”。其义为“使其人(入)套儿上当”。
新浪博主品味人生1947《附:东北方言》亦作迷大驴。其义为“骗人上套取财”。
唐聿文《东北方言大词典》(长春出版社 2012年)亦作“迷大驴”。其义为“骗人,算命的盲人瞎说骗人”。
将人当驴,并诱使其进入预设的“套路”,是否如“请君入网”——“入也,周行也”?算命,何尝不是“请君入网”呢?
而“冞驴”,原本不含使驴“迷惑”之义。“冞大驴”,也不是简单地使人迷惑,而是设计使人进入圈套,并在圈套里“懵懂”地“周行”。
《康熙字典》援引《正韵》指出,冞,与穼字不同。穼音森,从穴从木。冞从冖从米。
冞,与“罙”各异。前者从“米”,后者从“木”。
[编辑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