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佳节,远离酒驾
文/文化信使 高志飞(陕西定边)
晚上,给孩子辅导完作业,随手拿过手机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一个标题为《不是我爸爸》的小视频吸引了我。
视频里一位男士走路摇晃,显然是喝多了酒。他掏出裤兜里的钱和车钥匙,扔掉了钱去开车门。这时,一个身穿花格子上衣,背着小书包的小女孩儿走了过来。小女孩儿估摸着五六岁模样,没戴手套,伸出小手捡起男士扔掉的钱喊:“叔叔,等一下!”
男士回过头,小女孩儿又说:“是不是喝酒了?您的钱掉了,给您钱!”
男士摇晃着走到小女孩儿面前接过钱:“谢谢小朋友噢!”
小女孩儿忽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说:“叔叔,您长得很像我爸爸!”
“你爸爸呢?”男士问了一句,但明显看出他的脸上有了微小的变化。
“我爸爸因为喝酒开车,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
没等视频结束,我的眼泪落了下来。虽然看过很多小视频,唯独这一个使我瞬间飙泪。与其说这是一个小视频,倒不如说这是一条最好的公益广告。
看了这条视频让我想到,再过几天就过年了。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过年回家,回家过年”是人们最朴素最深情的愿望。年里所蕴涵的韵味和亲情,深深地萦绕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当一家人享受着一桌丰盛的年夜团圆饭时,少不得要举杯共祝,举起的杯里自然会盛满美酒。酒,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人们的生活已产生紧密的联系。酒有其特殊的功能与不可言状的妙用。如:辛苦了一天的劳动者,适量小饮两口,立感疲劳渐消;遇喜事,畅饮几杯,喜气倍增;若心怀愁苦的人,借酒浇愁,亦能从酒中得到暂时的慰藉……
我不会饮酒,对酒的文化懂得少之又少,但是我见过酒醉的人,对其醉态也捉摸过,并按自己的认知作了几点归纳。其一:高兴。多年的老友相遇,“酒逢知己千杯少”。其二:释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下,家庭的责任、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这些沉重的枷锁,有时会卡得人透不过气,于是需要的是一种缓解、一种释放。其三:爱情。现代人的爱情如速食快餐,祖辈们那种细水长流的爱情,随着时代节奏加快早已变得遥不可及,于是,饮酒成了灯火阑珊处的倾诉。
我分析,醉酒者大致会经历两个阶段。初期,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便开始受到干扰,大脑皮层功能受到抑制,自身觉得愉悦,说话滔滔不绝、毫无顾虑,一个个摸胳膊摞袖子“太阳多高我多高,酒瓶不倒我不倒”。实际上,这时候的饮酒者精细的神经功能已受到了抑制。醉态后期,且叫它共济失调期吧,这时的饮酒者动作笨拙,身体平衡也难保持,行动蹒跚,语无伦次,甚至哭笑无度,一个个墙走他不走。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从这句戒酒名言里,不难想象醉酒者的醉态。
细书到此,突然间觉得,会不会有爱酒的朋友骂我呢?请先息怒,告诉您个秘密,我虽然不会喝酒,但是我喜欢闻酒,而且我的嗅觉很好,只要是饮酒者从我身边走过,就能闻出他(她)饮的酒是清香型,浓香型,还是酱香型,为此孩子的爸爸挤兑我,说我长了个犬鼻子,我自信地回他,是犬也是“孝天犬”。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因酒驾而导致的车祸,有网友评论:都是酒精惹的祸。我觉得这样评论太片面,只要人人做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又哪来的祸呢?也有网友评论:酒是惹祸根秧。我不赞同,相反我倒觉得酒是精灵,唐代诗人李白,常常乘酒兴写诗,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就连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也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眼瞅着就快过年了,记得《春节 童谣》里最后一句“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就是说,过了年从正月初一早晨起,我们就正式进入了传统节日里的走亲访友环节。早些年我们也确实应对了这个“走”字,现如今,人们的日子好了,道路也宽敞了,出门走亲访友自然也换上了小轿车,再远的路也隔不了一份亲情,友情。亲友往来自然也少不得大摆宴席,传杯把盏地一翻畅饮,当酒饱饭足后,驾车的危险度也可想而知。
有道是: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安全是天,生命重于泰山。
愿每一位爱酒的朋友,为了亲人和家人的幸福,都能做到“开车别喝酒,喝酒别开车”。虽然只是简单而普通的十个字,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开的不是车,而是责任和担当。
[编辑 瑞雪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