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聆听”并非“美丽的错误”(王中原)

摘要:网文曰,港澳台地区之学者演讲、报告毕,以“谢谢聆听”作结束语乃“美丽的错误”。认为“聆听”是敬辞,只能说自己聆听别人,不能说别人聆听自己。窃以为,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美丽的错误”。

编者按

  现向各位网友推荐校对高手、《咬文嚼字》常年特约审校王中原先生撰写的《“谢谢聆听”并非“美丽的错误”》一文,窃以为有理有据,有力有趣,不妨拨冗一阅。

  ——张遵融 天津教育杂志社原副社长、主编

“谢谢聆听”并非“美丽的错误”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网文曰,港澳台地区之学者演讲、报告毕,以“谢谢聆听”作结束语乃“美丽的错误”。认为“聆听”是敬辞,只能说自己聆听别人,不能说别人聆听自己。

  窃以为,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美丽的错误”。

  其一,“聆”是听,“听”是听,“聆听”还是听,是个中性词。

  何以有人认为“聆听”是敬辞呢?鄙人认为有个“词语感染”的现象。比如,“性命攸关”的“攸”本义是助词“所”,“性命攸关”就是“性命所关”。“性命攸关”之事是大事,于是“攸关”也跟着重要重大起来,《现汉》还立了词条,例词是“攸关民生” “攸关人民的福祉”,也都是大事。词汇量小的人,于是仰视起“攸关”来。

  有些人仰视“聆”和“聆听”,正如仰视“攸关”,词汇量太小之故也。

  解说文字,历来“左文说”占上风,但“右文说”有时也可参考。比如,“聆”之右是“令”,“令”有“美”义,于是“聆听”就美了起来。尽管如此,法庭“聆讯”还是美不起来。

  其二,“聆听”常指“仔细、注意地听”,例如“凝神聆听”,但这仍然与敬辞无关。

  我在台上演说,台下听众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不溜号不退场,结束时心生感动,说句“谢谢聆听”是对大家的感激心情的自然流露,又不是讲话之初对听众的要求,显得乖情悖理。

  有人说,世上最难之事有二,一是把别人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演讲难得别人捧场乃至接受,说句“谢谢聆听”顺理成章。如果大厅里只剩下凳子,我说“谢谢聆听”,它懂吗?

  2019-05-23  10:54

母语芬芳——王中原作品集锦

小链接
  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3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