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七十载·奋进新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 敬业成就未来
——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华彩七十载·奋进新时代》专栏序言
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改变了大千世界,劳动创造了一切美好。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一部曲折生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色彩斑斓的劳动史。劳动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人类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朝电人前赴后继、拼搏进取,用忘我的劳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华彩诗章。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以安全稳定和优质服务为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勇于开拓创新,像一棵棵平凡的小草默默扎根基层,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用赤诚之心绽放了朝电人的生命光华,用辉煌业绩兑现了朝电人的钢铁承诺。
走进新时代,奋斗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公司“41330”工作计划,必须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进取精神,必须进一步激发朝电人的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必须再绘发展愿景、再鼓拼搏斗志、再展创业雄风、再创事业辉煌。
有鉴于此,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国网辽宁朝阳供电公司特推出“华彩七十载·奋进新时代”专栏,通过展示劳动前沿和生产一线的“凡草微光”,向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向为公司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着力营造劳动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体同仁为加快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更为推进朝阳“161”重点工程、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交上一份无愧历史、昭告未来的合格答卷!
老边不老
——记国网朝阳供电公司北票变电运维班班长边继强
文图/边琳
清晨的北票,220千伏变电站里,桃花、山楂花静悄悄地开启了新一天的绽放。而此时,一个头戴黄色安全帽的身影,正用右手紧紧攥着测温的仪器向开关场走去,他微驼的后背和矫健有力的步伐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一缕阳光洒在设备上,也照亮了他安全帽带下那几缕倔强的白头发,一时间我恍惚了,这还是我心里的那个男神么?说起男神,在你心中可能是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兵哥哥,也可能是舞台上唱跳俱佳的小鲜肉,可我心里的终极男神已经二十多年没变过了,没错,就是眼前这位,我的父亲——变电运行工人边继强。
“超人”也会驼背
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从小到大我对父母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母亲身上,父亲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那个无所不能、力量无穷的“超人”。意识到超人也会变老是在五年前,我翻到了父亲的体检报告单,一项项与正常值不符的指标下都带着医生的提示“不宜过度劳累,建议多休息”。那天,我仔细地端详了他,对我说话的笑容没变,手掌的温度也没变,只是他真的驼背了,头上有白发了,脸上有皱纹了,我想到从小到大都听人叫他“老边”,他还总是打趣说自己的长相禁老,虽然三十出头就像个老头,但等到五六十岁依然长这样。可是如今,“老边”真的老了。
穿越回去遇见你
父亲儿时家里条件差,很小就开始照顾起全家的起居生活,但每每听他回忆起那些吃顿饱饭都困难的岁月,我在他的言语和表情里却看不到一丝抱怨的情绪,这是他骨子里刻着的隐忍和感恩。18岁他考上大学没钱读书,却意外通过考试招工成为了一名电力工人,一干就是近四十年,他说当时脑袋里想到的只有一件事,终于可以挣钱养家了。
初入电网的他,经过培训成为了一名通信微波中转站的工人,工作地点在北票市上园镇南岭村最高的一座山的山顶。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偶尔和爸爸一起爬上那座高高的山,对我来说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新奇的风景,而对于父亲来说,那是17年的成长。由于工作性质是每次值班需要一个人连续在站里度过三天三夜,父亲就利用这看似“无聊”的时光自学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知识,他经常说那些年是老天爷的“恩赐”,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去学会“享受孤独”,又有大把的时光可以安心学习。
至今我仍能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一天,家里突然来了很多拿着相机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父亲——这位连续十年未曾在家过年的一线电力工人。我在那之前的观念里,竟然以为父亲在大年三十儿值班是理所当然的,我清楚的记得,每年过年都是胆子很小的母亲独自一人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栓住炮仗的捻子,战战兢兢地点燃,再伸出窗外,以此满足我放鞭炮的小小愿望。
回忆起这些,我多想穿越回去,走上那座看起来不再那么高的山,轻轻叫住看书的父亲,和母亲一起过一个全家团圆的大年三十儿。
加倍努力 才能毫不费力
父亲是我的骄傲。
从小我就喜欢听人说,“这孩子的聪明劲儿可是遗传了老边了!”这句话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因为父亲是我心中最聪明的人,但我并没有遗传到他传说中的那份“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我参加工作后,获得了11次安规第一名,别人又对我说出了那句熟悉的话,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是聪明,而是用无数个熬夜背题换来的,这时我忍不住和父亲抱怨:“我怎么没有您那个过目不忘的本领,就不用这么累了!”谁知父亲说到“哪有人会有那个神功?那是靠每天的工作积累,和多年的实践烂熟于心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所有看起来的“毫不费力”,都是用比别人付出的“加倍努力”换来的,人生没有捷径。
在一次竞赛中,听到前辈和我说出他们专业流行的一句口号“老边不老,继强更强”,我觉得这是对一位奋斗在一线岗位大半辈子的人最大的褒奖。2001年,光纤技术正式取代了微波通信,父亲也从弱电转为强电专业,来到了变电站工作,这对于已经38岁的父亲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新的挑战。父亲笃定地认为,要想干好变电站值班员的工作必须学好相关专业,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从头自学起了二次专业知识,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们学习。努力没有白费,2009年已经46岁的他,和一群大学毕业生一起参加了省公司的变电运行专业技术表演赛,取得了省公司前三名,并获得“优秀选手”称号,这也是朝阳公司当时取得过的变电运行专业最好的成绩。此后,父亲又多次获得了公司级的专业竞赛第一名、十余次先进生产者等荣誉。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年龄大了而放弃学习和努力,这是我在他身上学到的最好的人生态度。
那些我不知道的事
父亲不善言辞,和我看到过的先进人物事迹不同的是,他从来没有因为对工作认真负责而亏欠家人,他亏欠的只有他自己。
2013年起,父亲先后成为了北票变电运维班的副班长、班长,说出来别人可能都无法相信,整整五年的时间,父亲连一天都没有休息过,包括我婚礼那天、包括每一年的大年三十儿。他的班组日常要维护辖区29座变电站,其中还包括3座220千伏变电站,点多面广,任务艰巨,父亲和他的同事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年过五十的他,到现在还依然一周几次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作业现场。我从前只是单纯地认为这很辛苦,直到上个月自己因为一次采访也在凌晨四点起床去了变电站,我才知道,无数个清晨,父亲是用多大的毅力克服早晨的困意、冬天的寒冷起身去干活!那是我“不同寻常”的一个早晨,却是他多年的“习以为常”,但他依然能做到每天给母亲、给我做好早饭,用一层保鲜膜盖住保温……这就是他,对得起他孩子一样呵护的变电站,更对得起他身边的每个人,唯独忘却了自己。
因为这次采访,我回到北票,和母亲聊起对父亲的感受,她说父亲就是那一代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永远觉得共产党对自己的恩情要用更多的奉献去回报,永远感恩于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她抹着眼泪偷偷和我说了好多父亲怕我担心没告诉我的事。母亲说她现在最害怕听到打雷下雨,因为只要一阴天打雷,父亲就会自觉穿好工作服准备出门抢修。去年夏天暴雨的那几天里,父亲长达5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我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心脏不好的人是如何坚持的。雨停后,父亲要赶去各个变电站抢修,凌晨两点钟,车被窝在了没过膝盖的积水中,他和同事为了抢时间,在漆黑的夜晚趟河走了好几百米,脚底早就磨破了,浑身也都湿透了,但却及时完成了抢修任务,第二天父亲发烧感冒却依然没有休息哪怕一个小时。听了这些,我忍不住问父亲,您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过埋怨?为什么别人都在休息而您要做这些?父亲从容地说道:“哪会想这些?就盼望着快点到达变电站,快点恢复送电。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么,比我辛苦的有的是!”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父亲经常被同事们称为变电站的“守护神”,注重细节的他,每次一上班总是先了解全站设备运行的状态,观察有无异常信号,以保证在交接班过程中做到心里有数;日常巡视时,他常提醒大家,巡视设备不仅要“会看”,还要“会闻”“会听”,注意气味和声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多年来发现重大缺陷数次,制止现场违章上百次。他曾4次参与编制朝阳公司操作票管理规定,在搜集和建立原始档案的过程中,长达半年的时间每天连续工作在电脑前五六个小时,最终完成编写现行变电运维专业PMS基础数据库。
“装设接地线时应注意什么?如何避免误操作?……”在北票变电运维班班组小家园地的建设展板上,安全培训教育内容更新得最频繁。父亲为了加强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根据班组每名人员的实际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建立班组课堂,定期出题问答,他还针对运维人员年龄偏大、安全业务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对所辖变电站设备、规程熟悉不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平日巡视及现场作业的机会,带领班组人员到各个变电站进行现场讲解,明确运维重点、安全操作要点。就是这样的坚持,实现了北票变电运维班在他担任班长的五年中“零误操作”的记录,2015年被评为国网公司先进班组,他也被评为国网公司先进班组长。
父亲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那份坚守与执着的奉献精神也传递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说最令他骄傲的不是自己曾经做过什么,而是他带过的那么多徒弟如今都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父亲身边依然跟随着新入局的大学生,他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多年所学、所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盼望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能在他所挚爱的电网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刚刚入局三年的徒弟这样评价他:“我师父不单只传授了我业务技能,他还关心我的生活,帮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师父是我身边最具正能量的人,我也要像他一样,用真心对待工作和每一个人。”
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走出作业场地,我看到父亲弯腰捡起一个烟头扔到垃圾桶,他是真的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一瞬间我也仿佛看到了那个18岁少年初入电网时,眼睛里那一湾清澈,那无限的期待。他曾在冬天第一场雪后的早晨拍下了北一变的美景,并设置成自己微信朋友圈的背景,他说他也有疲惫的时候,但是每到夜晚看到北票这座小城市的万家灯火,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八年前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电网员工,在农村供电所的收费厅里,在二次检修的电缆沟里,在暴雨抢修的一线,在奋笔疾书的夜里,我一次次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不畏困难的勇气,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是心怀感恩的坚守,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是他的骄傲。
作为一名电力记者,我拍摄过太多壮丽的风景,也见证了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像父亲这样在一线岗位默默付出大半辈子的劳动者们,却永远是我镜头里最低调的那一个。他们是电网的建设者,也是电网精神的传承者,更是只问光明,无问西东的奋斗者!而今,我只想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他,愿所有曾经流过的汗水都化为您脸庞上最灿烂的笑容;愿所有经历过的雨雪风霜都变成您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愿电网与您一样,不负岁月,未来可期!
(本文内容由国网朝阳供电公司综合二室提供)
[编辑 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