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榆钱儿不仅可食,还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不信你看——
文/文化信使 任伶俐(山西河津)
不知是冬在辗转反侧,还是春在矜持徘徊,天气乍暖还寒。在春寒料峭里,嫩生生的春在悄悄崭露头角。不经意间,窗外,榆钱树上已布满密密匝匝的嫩绿的榆钱串儿,在阳光的辉映下摇曳着。浅笑低吟,在春的舞台上勾勒一个明媚的春天。
风中的榆钱儿,宛如一个收录机,无声地诉说着过去,回忆像风筝的长线一样把我的思绪拉回过往。记得奶奶在世时说过,在抗战年代,人们食不果腹,榆钱儿便是当年的佳肴。小小的榆钱儿,它曾救济了很多饥饿的人,给人们一份生的希望。
奶奶仿佛忆苦思甜似的摘来许多榆钱儿给我们做拌菜面,并说我们生在好年代,应该珍惜粮食。小小的榆钱儿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它经历了战乱年代,身上有历史的足迹。从奶奶的说教中,懂得了珍惜现在的好生活,珍惜颗颗粮食。
小小的榆钱儿,记录了苦难年代的历程。它在风中摇曳,似乎要把饥荒年代的事娓娓道来。我凝望它,似乎在凝望一段历史。凝望中,它排列有序,一串又一串,它在我眼中慢慢演绎,变成现在人们最爱吃的“撸串”;又像是一件艺术品——风铃,是季节的风铃,是响在春之窗口的铃铛。
春天,是与榆钱儿相约的季节。榆钱儿也曾满足过我的味觉,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一件小事历历在目。那年,在班上,我们工作区域周边住着一位东北大嫂,在工作区域里经常打照面,便混了个脸熟。一天午间,我和同事刚把列车对好货位回来,听见有人敲门,开门迎见大嫂捧着一碗绿色的丸子给我们,说是用榆钱儿做的丸子。我尝了一个,非常酥香,吃完以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就问她是怎么做的。她说做法很简单,给榆钱儿拌上葱花、鸡蛋、面粉和调料,搓圆,用油一炸即可。我们吃完很感激东北大嫂的热情好客,又暗自佩服她是巧厨能手。同时,也把感激的回馈抬头目送给路边在树枝上摇曳的榆钱儿。
榆钱儿,横贯历史,从远古到现在,从塞外逢火战乱年,到现在盛世年代,一直伴随我们,奉献了它的一切。既周济过穷苦的人,又给新潮年代我们的饭桌锦上添花。它给我们启迪,抨击浪费的陋习,又丰富了我们的美食,滋润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它的舞动,使春意盎然。
我在原野望春,清风徐徐吹来,清新扑面,我饮风而醉,长发随之飘舞,仰头望见枝头榆钱儿正摇曳待客,我用眼睛做摄像机,捕捉它奉献的善行,定格在记忆中,做为我诗文中永久的墨客。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