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与天久长”,追溯最初“中国”(上)(朱成杰)

摘要:2019年11月16日,笔者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了以“与天久长”为主题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期为9月10日至12月17日,共99天,取“久久”之谐音与主题呼应。我来这天已经是展期的第68天。

参观“与天久长”,追溯最初“中国”

文图/朱成杰(辽宁朝阳)

  2019年11月16日,笔者来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了以“与天久长”为主题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期为9月10日至12月17日,共99天,取“久久”之谐音与主题呼应。我来这天已经是展期的第68天。

  博物馆前伫立四尊雕像,来到雕像前,看到地上有一个金属说明碑牌,这是1997届清华学子为国学四大导师敬立的纪念雕塑。分别是: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格。

  碑牌上的一段说明文字,吸引我将它读完:

  国学,在当今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纷繁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四位国学导师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他们治学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的研究态度,他们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的学者本色,卓然大家。作品选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为创作对象,采用四位导师最具代表性、且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面貌、衣着和体态。四位导师均选用站姿,一如四座坚不可摧的山峰,象征着国学和科学精神的不朽,召唤着今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四尊雕像后面的墙壁上,对应有四组竖排文字,在左侧一组的开篇,我看到了梁启超解释周易里的一段文字,是对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完美诠释。

  来到博物馆入口,看到上面印有“何尊”二字的著名青铜器展览海报吸住了我的眼球。遗憾得是,这件国宝已于10月7号撤展。听说它是永远不能出国展出的,即使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大展也只能展出30天。只因它的身上铸有最早的“中国”二字,有了它,“中国”这个称谓就有了至少3000年的历史佐证。

  本次展出由清华大学和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举办,共展出来自陕西省40余家文博收藏单位超过300件的展品,这些都是周、秦、汉、唐的历朝文物,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民之初生(石器时代至商代)、创制垂法(西周)、秦国崛起(春秋战国)、皇帝临位(秦朝)、天子居中(汉朝)、多元融汇(魏晋南北朝、隋朝)和天衢盛世(唐朝)7个单元。

  来参观之前,曾经在网上读过几篇介绍大展的文章,其中网名为“艺度君”写得一篇十分专业的推介网文:《震撼!调动近两百件国家一级文物,大部分首次进京,只为揭秘最早中国》(下文简称《震撼》)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对特展的主题“与天久长”的寓意诠释,令笔者生出必看此展的愿望。

  这次特展的策展人谈晟广是国际著名的美术史家方闻教授的弟子,他选取“与天久长”这个汉代吉语,以此祝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运昌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唐盛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薪火永续、与天久长,寓意丰富深刻而美好。这次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件出土于汉景帝阳陵墓园的吉语瓦当,上有“与天久长”四个字,也是这次展览题名的出处。

阳陵陪葬园出土,现收藏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策展人构建了一个核心叙事结构,那就是关于“中国”由来的故事。《震撼》一文道:

  天文观念,在中国政治与文化史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就艺术的层面而言,大量古代文献和考古出土文物的双重证据表明,早期中国的艺术,是天道演进与人文成化的结果,不仅反映了统治阶层、艺术家和工匠对于宇宙时空的理解方式,还具备呈现出一种“非文献的历史”的功能。据策展人介绍,此次展览旨在挖掘隐藏在文物背后的中国先民之思想、观念等内涵,并以此构建一个“中国”故事的核心叙事结构。

  这也恰恰是笔者特别感兴趣并持续关注探索的课题。

与天久长

  “与天久长”的展览名称,不仅仅是寓意丰富,这个词语其实还包含中国先民根深蒂固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它构成了展览的核心主题。据“艺度君”介绍,策展人谈晟广曾强调展览名字中关于“天”的含义:

  “古人语境里‘天’的含义,不是咱们脑海中浮现的天的概念。可以说,今天很多中国人都不太知道。早期,中国人所谓的天指的是‘北天极’,那是一个很小的区域,其视觉中心就是北极星。”

  当笔者看到这句解释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笔者已经在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找到了古人这种观念的有力证据,后面详述。

  我们知道,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会保持一个倾角自转。自转轴心对应的北极天区对地球上的人来说就是相对不动的,距离北极点最近的亮星就是北斗七星。在中国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北极星,而且越是北方纬度高的地方,其仰视角度越大。古人虽没有单反,但他们通过目测就知道众星在围绕北极星旋转,比如:北斗七星环绕北极星转一圈就是一年。下图是斗柄指向与四季位置图。

  远古先民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相对不动的区域,北斗环绕这个区域运转,天文学上称它为“北辰圈”。这里的神秘未知与深邃遥远引起先民们发自内心的崇拜,古人认为天帝就住在那里,那里就宇宙的中心。

  当几千年前的中国先民,发现星空之中有这样一个北斗及众星环绕的中心地带总是处于不动的神秘区域之后,定会产生一种崇拜心理。

  北极星在秦汉以后又叫“紫微星”,在中国传统星官中的人事验证上,它代表了皇帝的祸福,所以又称“帝星”。因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故称之为“紫禁城”。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代政治体制。古人这样认为,北天极是不动的,与北天极对应的地上的政权自然也应该是万世如一。或者说,地上的统治者只要有符合这种顺应天道的运行规范,就能够长久。这正是“与天久长”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这次特展题意的由来。

  现在我们再理解清华大学校训的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的“天行健”就应专指北斗绕极的旋转运动。理解了古人的上述理念,我们就可以继续探究下一个重要话题。

最早的“中国”

  1963年6月,陕西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的村民陈堆因自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崖。同年8月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随后陈家就用它盛粮食了。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同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市区玉泉废品收购站看到了这件青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让保管部主任王永光去查看,王永光赶至废品收购站后,也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准备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在清除铜尊的锈蚀后,在铜尊内胆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铸造者叫做“何”,遂将其命名为“何尊”。

何尊,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铭文内容为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东都成周之事,其中有“宅兹中或(國)”四字,意思就是在“中国”这个地方营建都城。这是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所指乃今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因为出现了最早的“中国”这一称谓,引来了学术界对铭文的研究热潮。

  笔者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何尊铭文“中国”的解读,有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何尊铭文发现后。

  学者们依据与何尊年代接近的古文献《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和《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以及《史记·周本纪·第四》:“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认为何尊“中国”只是个地理概念,指殷商旧地今洛阳及周边地区。这个阶段学者们重点关注的是“中国”的“国”(或)字。

  第二阶段:是2009年4月清华简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

  “清华简”整理小组成员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上发表了五篇关于《保训》篇的研究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保训》篇正是周文王姬昌临终前留给武王姬发的遗训。该文内四次提到“中”字,“中”成为《保训》篇的核心概念,这样学界对中国之“中”的研究又形成一个热点。

  研究结果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以李学勤先生为代表的“中道”说。认为《保训》之“中”是一种思想观念。但是,这种学说对文中“服中于河”、“归中于河”之“中”具体是指什么东西未能解释清楚。

  另一种观点认为,《保训》篇中所述的 “求中”“得中”与上甲微“叚中”“归中”应当有所区分,前者可解为中道,而后者当指具体实物,文意方可畅通。燕山大学魏忠强老师综合众说认为:

  将《保训》篇“叚中”“追中”之“中”解释为旂,旗帜象征军权、军队指挥权,既有传世文献的依据可资凭证,又有文字学的通畅释读作为佐证。《保训》篇上甲微“叚中于河”“归中于河”,当是指上甲微从河伯那里借来军队与自己的军队相合一处伐灭有易,从而复仇之后又将借来的军队或称军事指挥权归还给河伯。这与《竹书》所记是一致的。(《清华简<保训篇>简评》,兰台世界,2014年26期)

  第二种观点解读《保训》篇的“中”字,也可以结合何尊“中国”的“国”(或)字。独立学者徐江伟先生认为:

  “或”字右边是“戈”字,与争伐相关,作战必有军旗,军旗在首领手中,而首领必然是一个地域的代表。“或”字左边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代表首领的“头”,头人也是首领的意思,有时直接呼做“头儿”。徐江伟认为藏语中的“国”与“头”是同一个读音,(拼音转写m-go),读作“guo”。因为“国”是在氏族集团内部出现一个至高无上的“头”之后产生出来,国就是“头”的私有财产,就是说,在藏人观念中,“国”与“头”原本就是同一回事。周人先祖是甘青古羌人,羌藏是同一语系。(徐江伟新浪博文《“宅兹中国”有周人来源地的信息》)

  在第二阶段,对何尊“中国”的解读中,主要融进了《保训》的成果,不仅仅从地理概念来理解,更多着眼于对“道统”“天命”思想,即“中道”的传承上了。这种解读也包括了这次特展策展人谈晟广的观点,他在解释何尊“中国”时,主要着眼于《保训》的中道天命思想。

  《保训》先后讲了两次政权交接。一次是舜在得“中”后尧才传位于他。第二次是讲一个复仇的故事。商王先祖王亥之子上甲微死于有易之手。上甲微在河伯那里得到“中”,最终让有易服罪。此后,商王先祖世代秉承“中”,其六世孙成汤“用受大命”完成建商大业。舜继承帝位的合法性在于他找到了“中”,而商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也在于“中”。这个理念是三代时期的共识,我们可以把这个共识理念理解为“中道”。这个“中道”与古人心中的宇宙中心“天极”相关。

  何尊铭文与《逸周书·度邑解》中的一段记载十分吻合。武王克商以后,仍然焦虑难眠,周公旦得知后赶去过问,武王说:“我承天命灭商,却还没有定下都邑,那就意味着我还不能确定承受天命,怎么能安睡呢?”武王对旦又说:“如果要确定承受天命,平灭殷商,就必须依傍天室(上天的都邑),那里有上天的法令;依傍天室的地方在哪儿呢?不需要到远处去寻找,就是洛地;上天已经经过反复探求,一定会祐助我们,洛地距离上天的都邑不远,以后定都于兹,就把这里叫做度邑吧!”(参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

  这里有一个“倚傍天室”,天室就是以北天极为中心的北辰圈,也就是天中。

  北斗七星都在围绕天极运动,各自有各自的轨道,不逾矩,因此这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亘古如一,即古语所说“天道恒常”。所以,古代圣王便要在大地上模拟这一天道系统,来实现他们维稳与和谐国家组织的终极愿望,认为这样才是国家的长久之计。“中”由此成为圣王行事的最高准则。在《保训》篇中,文王先后两次用强调的语气警告武王“勿淫”(‘钦哉,勿淫!’‘敬哉,勿淫!’)。“淫”正是过度的意思。凡事适中不可过度,即后来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保训》将“得中”与“勿淫”在同一篇里互训,更说明了“中”字的含义。

  为了说明“中”与天极的关系,《震撼》一文给出了何尊身上的证据。下面是何尊的局部图,兽面纹额头中央有一个菱形◇标志(红线是被遮挡部分)。

  这个菱形的标志为什么放在饕餮纹的兽面额头上,在古人观测的星图中能找到一些线索。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古卷星图(大英图书馆收藏),紫微垣中央的“天皇”图像正是菱形。1983年据北京大学考古系马世长教授研究此星图是唐初天文学家李淳风抄绘于唐中宗(公元701-710)年间的复制品,所摹底本可能更加古老。

图片来源:J.-M.Bonnet Bidaud(CEA,Saclay),F.Praderie(Obs。巴黎)S.惠特菲尔德(大英图书馆) 网址链接: https://apod.nasa.gov/apod/ap090619.html

  这种菱形装饰纹,在很多商周青铜器上都有。这次特展上也有不少。

兽面纹罍,商中期(约公元前14-前13世纪),1981年城固县龙头镇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伯各卣,西周早期(公元前11~前10世纪),1981年宝鸡竹园沟7号墓出土,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周成王既然要统治天下,自然也要得“中”,“中”不仅体现在天文上,还要体现在地理上。洛邑所在的豫州,处于上古九州(九宫格)的“中”心,是对应天上北天极区域的“天下之中”。天帝既然在北天极,周成王当然要在天下的中心洛邑营建都城。

  周朝承天命之后,秦汉以降历代皇朝,把这个“天子倚傍天室而居地中”的理念传承两千多年。所以,笔者认为,黄河流域中原地带的“中国”是观念与地理方位并重合一的中国。

(未完待续

(本文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仅作学术研究和公益分享之用,若出现著作权、版权纠纷,请与作者联系自行解决。作者电话:13795031245

小链接
  朱成杰,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红山文化研究学者,辽宁省红山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多年一直参与国内大型红山文化学术活动。2016年出版的学术著作《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建筑设计思想研究》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著作,2018年荣获朝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编辑 雅贤  责编 赵盼]

“中央公园杯·我与祖国同行”

文化精品有奖征集活动启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讴歌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多方积极会商,决定联合开展“中央公园杯·我与祖国同行”文化精品有奖征集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开展系列征集、展示、评奖、宣传活动,凝聚起群心筑梦、开创未来的强劲能量。

  二、活动主题

  “中央公园杯·我与祖国同行”

  三、有奖征集时间

  自即日起——2019年12月20日

  四、活动组织

  本次活动由辽宁朝阳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冠名。

  活动主办单位:

  辽宁省朝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活动承办单位:

  朝阳金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今日朝阳网(www.atcy.cn

  五、作品征集类别

  本次作品征集分为三大类:一是文学作品,二是图片作品,三是视频作品。

  六、作品征集范围

  面向全国网友。主要反映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传递新时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七、参与方式及活动要求

  (一)文学作品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全面展现个人、家庭、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传播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字数要求:散文作品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诗歌不超过100行,小说字数在5000字以内。同一体裁的作品每位作者限投1篇。

  (二)摄影作品要求。摄影作品以5至10张为一组,每张作品不小于2MB。需要给图片命名并附加说明词。作品文件夹名统一为“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电话”。

  (三)视频作品要求。可自由选择手机、相机及录像机拍摄。视频长度为60秒至240秒。视频像素要高,勿做压缩处理。拍摄时人物讲话要求语音清晰,语速适中、尽量用普通话表达。对特殊内容,请配发文字予以说明。

  参加征集活动如遇特殊情况,可与编辑部及时沟通。

  联系电话:15566781010

  统一投稿邮箱:今日朝阳网邮箱2996382758@qq.com

  投稿时,请将作者简介和生活照(或工作照)一起发到指定邮箱,并注明姓名、性别、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和微信,邮件主题务必标明“‘中央公园杯·我与祖国同行’文化精品有奖征集活动”字样。

  八、作品展示、评选及奖项设置

  对活动征集到的作品,主办、承办单位将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初步遴选。对达到展示标准的作品,将在今日朝阳网开辟的“金泰地产·中央公园”专栏陆续发表,并在本网新建的公众号(今日朝阳网(ID:jrcyw0421))上同步开启网友投票推荐功能(视频作品的展示及投票方式视具体酌定)。网友每投一票为一分(可连续投票的天数以公众号实际发布的为准)。最终,投票的分数以10%的比重计入专家评审总分。

  征集活动结束后,活动组委会将组织专业评委,对三类作品分别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0名,入围奖若干。并对获奖者予以物质及精神奖励。

  其中,一等奖奖金1000元;二等奖奖金500元;三等奖奖金300元;优秀奖奖励价值100元左右的奖品;所有获奖者均获得奖励证书。对作品入围者发给证书及纪念品。

  九、注意事项

  1.所有作品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

  2.参加活动的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且此前未在国家正式出版物及有关媒体公开发表过,符合体裁要求。同时,还要遵守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引起任何法律纠纷。违规作品一经查出,不仅取消作者参加活动的资格,还要由作者承担相关经济与法律责任。

  3.来稿版权归活动承办方所有,活动承办方有权对征集作品在网站公开发表、展览、展示(入围作品不再另外支付稿酬)等。

  4.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承办单位。凡参与活动者,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相关规定和要求。

  十、获奖通知

  征集与展示活动结束后,评审结果将于2019年12月31日前在今日朝阳网及其专属公众号上公布。随后,承办方将隆重举办颁奖仪式,具体时间与地点另行通知,敬请关注。

  感恩祖国、热爱生活、才华横溢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中央公园杯·我与祖国同行”活动组委会

2019年9月25日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