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时光悠悠酸梨树(李法明)

摘要: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营子乡大梁下村,据说这个村的历史大约有两百多年,当年从山东逃荒过来的于姓人黄姓人在这安家立户,因为和凌源府隔了一道大梁,遂起村名为大梁下。

时光悠悠酸梨树

文/李法明(辽宁喀左)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营子乡大梁下村,据说这个村的历史大约有两百多年,当年从山东逃荒过来的于姓人黄姓人在这安家立户,因为和凌源府隔了一道大梁,遂起村名为大梁下。

  大梁下村有很多老梨树,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不在少数,据说老刘家门口的大梨树是岁数最大的。刘家老爷子今年80多岁了,他说他记事的时候门口的大梨树就这么粗。

  有人问很多逃荒过来的山东人很忌讳种梨树,因为梨的音同离,让背井离乡的人感伤。是大梁下人敢于打破陈规还是懂得管理做事做熟呢,已经是无从可考,但是一代又一代大梁下人在梨树下长大,春看梨花白似雪,秋采香果入窖存。经过岁月沧桑,走过时光更替,梨树,已经和大梁下人结下了解不开的情缘。

  村里的老人讲:在大梁下开村立户后,总要有个营生养家糊口,但是大梁下山多地少,却也有靠着凌源府近便的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大梁下人选择了产量高耐储藏的酸梨,于是房前屋后开始了栽培酸梨树的艰辛岁月。

  大梁下的老梨树在居民区最多,但是在离村两公里外的火山沟也有十几株老梨树,生产队解体时被田家人买去了。勤劳的田家三代人奋斗了三十年,春夏秋冬经年不休,筑石成田终成果园六百亩,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大梁下村首屈一指,好的年景收入在十几万元!有人撰文称赞田家人是大梁下村的愚公,是新时代干字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大梁下的大酸梨口感好个头均匀,在凌源很有名气。原来大梁下人是靠着扁担挑子在凌源街里走街串巷吆喝着做买卖,从深秋吆喝到第二年的四五月,受过多少累?流过多少汗?其中的辛苦只有尝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村头的大梨树迎来了多少年的花开花落,也见证了勤劳的大梁下人早出晚归的疲惫的身影,耕作之余大梁下人的吆喝声在时光的印迹里,回响在凌源的老街里!是大梨树培养了大梁下人坚韧不拨的奋斗精神,经商的血脉也在大梁下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里传承。

  大梁下村步入了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大梁下人组团开始经商,从瓜果蔬菜到米面粮油,只要有钱赚,卖的东西五花八门,远远不是走街串巷卖酸梨的时候了。只是越来越多的老梨树感觉到了寂寞,春天开着稀疏的花,秋天的果实也成了鸟的零食。

  虽然越来越多的新房和货车终于让大梁下声名在外,但是让大梁下村声名鹊起的还是因为梨树。时间过去了两百年,昔日的救命树变成了如今的致富树。进入了新时代,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历史机会,大营子乡几届政府班子充分挖掘梨树众多尤其是百年以上老梨树多的自然优势,全力打造梨花胜地景区,大梁下村凭借着梨花节的成功举办,一鸣惊人,名字被辽沈大地所熟知。

  为了保护好村里的老梨树,在大力发展新梨园的基础上,大梁下村成立了梨花香梨产业合作社,合作社把村里闲置的老梨树作价入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买卖,按照收益实行分红。前几天有做梨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来村里洽谈酸梨的收购事宜,合作社代表大梁下村和客商就合作共赢展开了新一轮的商讨。

  大梁下村村主任于得秀说:“大梁下村一代又一代人在梨树下长大,梨树下有我们最深的乡愁。酸梨树的执着已经融入了大梁下人的血脉里,无法割舍无法忘怀不能忘本。这些老梨树是爷爷辈甚至是爷爷的爷爷栽的,我们有义务保护好。这些老梨树是大梁下人的救命树,是致富树,是文化树,现在更成了大梁下人的希望树……”

小链接
  李法明,1975年生人。在辽宁省喀左县五个乡镇辗转打拼二十年,现供职于喀左县营商环境建设局。喜欢读书,爱好旅游,闲时弄花草,静处赋文章。偶有文字见于报端,愿以文会友,短长互鉴!

   [编辑 赵盼]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