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十三五”以来,辽宁省朝阳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在教育发展领域综合施策,攻坚克难,加快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普及水平、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涌现了一批办学思想端正、学校特色明显、育人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的学校。
为展示全市中小学校长的精神风貌,展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取得的成效,2019年12月27日,由朝阳市教育局主办,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承办的朝阳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园)长论坛在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报告厅举行。
现将此次论坛上的交流材料予以编发,旨在通过论坛互鉴互学、交流提升,促进全市校长专业发展,敬请网友关注、转发。
构建“321”学校课程体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辽宁省凌源市凌源中学校长 薄希田
百年老校 新时代使命担当
凌源中学始建于1925年,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了近7万余名毕业生,有众多学子考入清华、北大,毕业生足迹遍布海内外,许多人已成为党、政、军各级领导骨干,成为科、教、文、卫、经贸等各界杰出人才。凌中曾是首批省级重点中学,现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全体凌中人风雨同舟,载梦前行,不断刷新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
面对新时代党的教育目标,面对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凌源中学遵循“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依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经多方面探索,多角度实践,多维度研讨。以“厚德博学、荣校报国”的校训为切入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形成兼收并蓄的“321”课程体系——既注重严谨专业的国家课程落地,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强化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又强调基于问题的跨学科的学习,增加知识建构的质量和深度,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与应用中高品质构建知识框架,夯实基础,形成双螺旋课程模式,创造性地推进我校的课程建设。
多元参与 多渠道课程研发
学校结合教育部历时三年研制的“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在保证开足开齐各类国家课程的同时,为确保课程开发,专门成立研发小组,经反复探讨,达成四个基本共识:一是学校课程只由教师研发具有局限性,需整合社会资源;二是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三是拓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课堂不单指教室,还包括各类实验室、教育基地等;四是课程体系要服务于学校,为师生开辟新的发展和学习空间,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在上述课程目标和研讨结论的支撑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在辽宁新高考方案出台前,学校就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先后赴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学习,取经。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参与新课改研讨与培训,学习借鉴名校新课改、新高考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用于指导我们的课程实践。
海纳百川 多元互补
为使开发的课程能点燃学生的兴趣点,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课程研发经过了前期论证、确定课题、撰写纲要和师资培训等步骤。在前期论证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发放问卷、约谈代表、召开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明确学生需求;邀请家长和校友代表,针对学校课程建设建言献策;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全员参与、系统开发。
基于素养 系列化课程架构
学校侧重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社团活动三个方面推进“321”校本课程建设(3是每个教研组都要开设3门学科校本课程或社团课程;2是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节学科校本课程或社团活动;1是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校内外的基地活动),将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依照“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12项关键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课程落实 四阵地协同推进
围绕教学工作,创造性的运用好教室、社团、基地、讲坛这四块课程实施的阵地,逐步落实“321”课程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课堂教学 学科生辉
“321”学校课程里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大多是对国家学科课程的拓展和延伸,让熠熠生辉的校本课程更扎实地落实国家学科素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课程,以高一学生为例,每周三第八、九节为三大板块的校本课程时间,“文化基础”类由设计该课程的教研组教师在教室进行授课,比如:数学应用、趣味地理等,校本课程有专门的课表。拿“数学应用”为例,本着“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课堂上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从而使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为宗旨,设计“有关税收的探究”、“银行贷款按揭利息探究”等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社团活动 百花齐放
社团是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展示个性、内化能力的第二课堂。“321”课程体系中开设40多门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成立五大类38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设有专兼职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在社团教室授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愿报名,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多个基地 相得益彰
充分挖掘学校独有的基地教育资源,用文化传承浸润学生心灵。基地课程都安排在重大的时间节点,比如“五四”启智赋能励志宣讲课、“七一”罗文将军爱国主义基地课等、开学季“百年凌中”校史课、十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课、十二月胡景芳德育基地课等等。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第八节为劳动课,鼓励师生走出教室,在各班的试验田种植花卉、蔬菜等,邀请花卉专家和生物老师给学生进行指导。
以“坚定民族自信,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领略伟人风采”为宗旨,成立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基地除对全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外,还将辐射面延伸到整个社会,经常开展讲座、展览,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师生已达4000多人次。
百家讲坛 大放异彩
学校通过开设“百家讲坛”,先后邀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大学、东北大学等众多知名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点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愿望,激发了学生探究世界的兴趣,激活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百家讲坛”的授课时间和形式比较灵活,总会场设立在报告厅,分会场在各个教室,充分运用云平台和电视台,实现全体学生同步学习的目的。
春色满园 绽芳菲师生共进
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凌源中学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教师教科研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综合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写作水平测试教研基地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全国足球特色校”、“全国作文教学实验基地”、“中国当代作家小记者站”、“辽宁省文明单位”等数百项殊荣,并得到国内许多知名高校的认可,成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中科院大学等多所985、211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校。
由于课程建设的有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也得到稳步攀升, 连续四年均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众多毕业生在高校的学团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骨干,不胜枚举;学生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
任重道远 未来路砥砺前行
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办学者广阔的教育视野、战略性的教育布局和持久的教育信念,更需长期的奋斗和坚持。课程建设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如何让校本课程的设置也能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需求相配;如何在课程建设的同时让教师共同成长;如何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有利于教师乐施,又有利于学生乐学,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
学校课程建设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不懈追求。凌源中学已经用百年的情怀与坚守创造了辉煌的教育成绩,我们更愿意用百年的奋斗与求索去开创崭新的教育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辈的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人的使命,对于课程建设的探索没有休止符,永远都在路上!
本文内容由朝阳市第二届中小学校(园)长论坛主、承办方提供。
[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