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无德者失之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最近一个叫余某某的人占据了热搜。他是重庆永川中学的文科高考状元,后进入著名的南开大学就读历史系。如今他的名字已从母校的石碑上凿掉。而据美国媒体发布,制定对华强硬政策的岂止是一个余某某,真是细思极恐。让我想起了2002年的清华大学机电系的某位学生,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的事件,论能力,当然他们都有。可是一个失去了德行的人,如何去教别人呢?
孟子曾说过:“人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两三岁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可见放在某些人身上,纵使学历再高,能力再强,他不仅是背弃中华民族的,还抵不过一个孩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他们身上丝毫未显。
德是什么?德是感恩,德是福报,德者,得也。一个连培育自己的祖国都肯“以怨报德”的人,一个连基本的礼义廉耻都不懂的人,谈何去帮别国制定策略?有能力而失德的人,好比把自己当成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有它的价格。而真正的知行合一,是把良好的品德与自己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早就给出了答案。在《论语》的开篇“学而篇”中就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开门见山,直接告诉我们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习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日常生活中,为人,做事,交友,治家等等,正如佛家修行所讲的行、住、坐、卧皆是禅行。所以孔子意在告诉我们,我们一生都在做个学生,齐家治国平天下,都需要学习。而如果一个人满腹才学,做的都是祸国殃民之事,那便是无学之人。而在我们生活中常见,有的人文化不高,却很讲道义,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这便是有大智慧的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办事发心于团结,小人做事发心于勾结,前者公心,后者私心,一目了然。鲁国国君鲁哀公曾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的回答是,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百姓就服从了。只有一个国家形成一种道德规范,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才会自然顺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孔子还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够恭敬,遇丧事时不悲伤哀痛,这是不符合礼的。没有礼制的国家只会一盘散沙,使人畏惧,离心离德,正如疫情当下的美国。
我相信很多人也一定像我一样会思考:像余某某那样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他们要讨好外国,来对付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背后有一个“中国班”都不愿意留在自己的祖国,除了金钱和利益,我实在想不通。在中国就不会有他们想要的一切吗?其实他们错了,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几知,求为可知也。”人最该担心的不是没有职位,而是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胜任,也不必愁没人知道你,一心学习本领就好了,多么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啊。看样子,那一个“中国班”都没有明白这个理,对于一个民族来讲,那些丢失品德的人,才能越大,智谋越深,并不是好事,得到他们才是真正的损失。
今天的美国,让我想起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郊野外百姓忍受饥饿、暴乱,死亡随时来临,而执政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正如孟子所言,厨房里有厚实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老百姓却面有菜色,郊野外也饿殍横陈,这就是率领着禽兽来吃人!野兽间弱肉强食,人尚且厌恶;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来从政,还不能做到不率领着禽兽来吃人,这又怎么算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呢?中国在疫情当下,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背后是无尽的汗水与感动,是数不清的英雄与志士,是用生命的付出换来生命的延续与安康,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是不愧于华夏文明的礼仪之邦。
与此同时,我们对外援助周边友邻,对内我国还在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全民小康,疫情冲击下,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储粮以备不时之需,“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姓有饭吃,有衣穿。中国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依,幼有所教,难有所助。疫情下的中国人,秉持着无往而不胜的信心,无坚不可摧的决心,以及宽宏大量的博爱之心,勇往无前。正是由此,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不修德,不成才,品德比能力更重要!中国文化的自信来自于几千年的礼制教化,中国的文化精神来自于大仁、大义、大智、大爱。只有具备中华美德的人,才能了解中国。否则,如出卖国家利益的人般,再高的职位,再大的才能,也只能是无学之徒。
小链接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龙城区骨干教师,七道泉子镇、龙城区人大代表。爱好写作,读书等。
[编辑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