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记者的良知恭请英雄“回家”(孙仲兴)

摘要:祖国70华诞前夕,台里指派任务,要求我们制作一部为解放朝阳而牺牲的英烈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光荣艰巨而又极具使命感的任务。

记者节特稿

以记者的良知恭请英雄“回家”

文图/孙仲兴(辽宁朝阳)

  祖国70华诞前夕,台里指派任务,要求我们制作一部为解放朝阳而牺牲的英烈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项光荣艰巨而又极具使命感的任务。

  我们一行6名记者,首先从朝阳市各个县区的档案馆入手,查资料,钻山沟,涉河川。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不仅找到了如今还健在的英雄,还找到了那些烈士的后人。面对他们以及他们的诉说,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家乡,他们不怕流血牺牲,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了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当镇里的张老伯领着我们走到一个村子的后山时,我们当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眼前是一个不到脸盆大的小坟包,其后是5个仅有中碗大小的坟堆,那就是一位连长和他的5个战友兄弟的坟茔。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们仍然孤单单、静悄悄地守护着这块土地!据年近80岁的张老伯讲,当年解放朝阳县城时,一位连长和他的5名战友牺牲在了城墙下,当地百姓就把他们6人埋在了这里。解放初期,每逢清明前后,当地的小学老师都会带领少先队员到这里祭拜、祭扫英烈。

  看到、听到这一切,我们一行人的心里均难以平静。为了人民解放并过上好日子,这些英雄不惜牺牲生命,而做为后代的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哪里人?姓氏名谁?家人又在哪里?

  接下来的采访,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同类事情,我们作为记者的心开始暗自流泪。据有关方面报料,散落乡间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无名烈士遗骸,仅朝阳市就有1500多具。

  晚上,我们回到宾馆,白天耳闻目睹的一切仍在眼前一幕幕浮现,我们几位甚至为此寝食难安!新中国都成立70年了,这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英烈们,起码应该有一个像样的安息之地吧!经过商议,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把原来拟好的选题暂时放一放,立即针对1500多具烈士遗骸无人照管一事,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报道。

  针对我们的这一决定,陪同我们采访的有关单位领导却犯了难。因为开始确定的报道方向是以歌颂为主,忽然转向以反映问题为主的批评报道,这让他们感到特别为难。于是他们便逐级向上汇报,预料中的阻力一个接着一个。面对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一时不知所措。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有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采访线索,朝阳县六家子乡有一位越战老兵,伤残退伍后,他回到家乡,拖着残疾的大腿,十几年如一日,义务为塔山阻击战阵亡的解放军无名烈士扫墓。接到这一线索,顿时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我们可以通过报道这位越战老兵的事迹,把那些英烈事迹适时穿插进去,这样或许能妥善解决前边遇到的难题。

  就这样,我们经过3个多月的跟踪拍摄,以越战老兵张绍元为主线,记录他十几年如一日修缮、保护和看守40多位无名烈士墓,又以每年“八一”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朝阳籍退伍老兵,到在塔山阻击战中牺性的无名烈士坟前搞活动为背景,巧妙穿插了恭请1500多位英烈“回家”的要求……

  近4个月的采访结束了,我们终于捧出了12分钟的电视纪录片《战友回家》。此片在辽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全国各地引起极大反响。与此同时,我们趁热打铁,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县、市、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在建国70年前夕,促成朝阳市有关部门把散落在乡间的1500多具烈士遗骸陆续安置在市、县烈士陵园。

  我们在电视纪录片《战友回家》结尾的解说词中这样写道: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建设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今天他们终于陆陆续续地“回家”了……

小链接
  孙仲兴,中共党员,北京广播学院(92)级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辽宁电视台驻朝阳记者站站长。荣获全国电视好新闻、辽宁省电视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数十篇。主编第一部中国电视论文丛书,发表过数千篇电视新闻,多次荣获辽宁电视台优秀记者、辽宁省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