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很羡慕能发表作品的人。在朝阳县联合初中念书时,有个姓潘的学长写了一篇《王大爷的寿材》,收进县里一本铅印的优秀作文选,被传为佳话。于是我也想写出铅字作品。
我的第一个铅字作品
文/文化信使 王中原(辽宁朝阳)
我很羡慕能发表作品的人。在朝阳县联合初中念书时,有个姓潘的学长写了一篇《王大爷的寿材》,收进县里一本铅印的优秀作文选,被传为佳话。于是我也想写出铅字作品。后来形势变化,传闻这篇作品挨批了。文章越来越不好写了。但我一直有写文章的念头。
1980年代初,在职函授,有一份八开的铅印小报,报缝上登了我的两句话:“是三峡成就了长江,还是长江造就了三峡?”不能论篇论首,只能论个。这就是本文标题中“个”字的由来。函授老师说:“手写字变成铅字就这么容易。”
这两句铅字稿也是来之不易。概括一下是这样:
作品萌芽于思考,(构思)
思考成形再表达。(起草)
表达语言巧修饰,(修改)
修饰完美找婆家。(投稿)
老师还说:好稿有三俏,至少要占一俏。
何谓三俏?一曰题材新,二曰角度新,三曰语言新。一俏不占,没人看。
可惜这个铅字作品之后,长时间没有新作品。虽然没有新作品,但是养成了写作的习惯。投稿难中,就自己办油印小报。共办过《小青杏》《泉中报》《印海金昔报》等三种。“金昔”为“错”,是专门搜集印刷品和校样上的错别字的。写稿没见长进,却走上了咬文嚼字之路。
忙里偷闲也写了一些小文。尤其是2015年8月11日和今日朝阳网结缘之后,写得更勤了,至今已刊出500多篇(首)。我佩服该网敬业的顾问和编辑,他们是:刘贵成、刘雅贤、赵威、赵盼、赵立军、肖瑞雪、王昕晨,等等。没有他们的辛劳,我的小文没机会与读者见面。没有函授小报的两句话作品的刊出和老师的开悟,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品。
2020-03-15 10:25
小链接王中原,汉族,1947年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杂志特约审校。曾为《语文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近年撰写绕口令400余则。个人原创绕口令专集《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赵立涛点评),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 ”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