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魂兮归来》
文/金一南
第五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共军与民众的关系,同以往的当政者不同。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方面也远远不能相比。”
“熬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抗日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面对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
1937年7月17日,将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00字文稿6次提到“弱国”,同时也指出“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地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忍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在,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到这个人世悲惨之境地。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是无法忍受的”。
7月31日晚,蒋介石再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随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民国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坚决抵抗,让日本侵略者始料未及。
更让侵略者始料未及的,是出现了另一个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场出现的奇异景象。
正如前述,日本侵略者肢解中国、占领中国的计划从来就不是草率和简陋的。从甲午战争前开始,它在中国做的大量细致情报工作和在国内完成的周密军事准备及民众舆论和心理动员,就可见一斑。20世纪30年代前后,从1928年6月的“皇姑屯事件”到1931年6月“中村事件”、7月“万宝山事件”、9月九一八事变,从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1935年“张北事件”再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一直在通过不断地制造危机和利用危机,有条不紊地向预定目标节节推进。
但这一轮他们错了。
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要战胜的对手仅仅是中国执政当局及其掌握的武装力量,就像只要歼灭大清北洋水师和击溃清朝陆军就可获得丰厚的割地赔款一样,只要击败蒋介石的中央军就可征服整个中国。这些在中国身上尝尽甜头、以为历史会像甲午战争那样简单重复的侵略者,跌入了它们的最大战略失算。它完全没有想到面前出现了一个全新力量:中国共产党,没有想到这个党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民众为侵略者垒起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统治者以为3个月就能灭亡中国,他们只看到了中国政府的羸弱。
七七事变发生二十多天后,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对身边亲信透露“可支持6个月”,也只看到了国民政府手中的有限资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华北战场几乎一溃千里,华东和华中战场虽然进行了顽强抵抗,也未挡住日军进攻。事实很明显:仅仅靠正面战场和正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很难取胜。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则是看到了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本。
其实1935年华北事变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就提出:日本帝国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状态是一个严重的缺点,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对日实行“持久战”的思想。
持久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千千万万觉醒的中国劳苦大众。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发表了他的名篇《论持久战》:
这个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全世界人民都关心这个战争。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
中国农民有很大的潜力,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必须记住这个战争是在中国打的,这就是说,日军要完全被敌对的中国人所包围;日军要被迫运来他们所需的军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们要用重兵去保护交通线,时时谨防袭击……
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中国方面,则抗战的潜力一天一天地奔腾高涨,大批的革命民众不断地倾注到前线去,为自由而斗争。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策,熬过一段艰难的路程。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哲学。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①,就直言不讳地说过,我们作战“只是单纯地军事动员,政治并未动员,只是军队的抗战,民众并未动员”。而共产党主张要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就必须依靠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把“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发动各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造成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局面。
①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号称“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论持久战》更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制胜之道。弱国要不被消灭而且要战胜强国,必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依靠民众,进行人民战争,才能持久作战,打败侵略者。这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真谛,也为更多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持久战》中有毛泽东一句话“熬过一段艰难的路程”。无独有偶,20世纪60年代末越南总理范文同和国防部部长武元甲访华,当时正是越南战争最困难的时候。范文同和武元甲对毛泽东主席提出,想听听林彪元帅对越南战争如何取胜的意见。
林彪听完越方情况介绍后,只说了一句话:“面对强大的美国,你们的办法就是熬,熬就是胜利。”
当时陪同会见的中方人员,对林彪这样讲感到惊讶和不解,觉得欠缺劲道,没有力度,远不像其他兵法学说那样铿锵。
两个越南客人听后有何反应,记录上没有记载,但“熬就是胜利”,这无论在政治术语和军事术语中都是前所未有的,不能不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分析越战失败时,总结了一段话:“我们进行的是一场军事战争,而我们的对手打的是政治仗。我们追求的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而我们的对手的目标是从心理上拖垮我们。我们忘记了游击战的重要格言:游击队不被消灭,即是胜利;正规军不能全胜,就是失败。
从来很少提“革命”的美国人,后来称此为“毛泽东与格瓦拉①的军事革命”。
①格瓦拉,昵称:切格瓦拉。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这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所阐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理论,对20世纪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革命历史洪流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编辑 瑞雪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