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心照=?
文图/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小芳脸上的雀斑,小强说,不细看“不恤䀜”;小强何时离开会场,小芳说,她还真“没虑䀜”。
客体之瑕疵,视而不恤(忧念),可谓“不恤䀜(xǔ hù)”;客体之举止,视而未虑(留心),可谓“没虑䀜(lǚ hù)”。
“恤”和“虑”的声调变化,在东北话中与“载”和“卫”等同出一辙。
䀜,同䀛。又呼骨切,音笏。急视貌。——《康熙字典》。笏,今音“hù”。
䀛,莫佩切,目冥远视也。从目勿声。一曰久也。一曰旦明也。——《说文解字》。
䀛,目冥远视也……又䀛,䀛视也……又䀛眼久视也。又远视也。一曰不正视貌……又视也。——《康熙字典》。按:䀜,䀛,应该互为异体字。二者均含“视”义。
“恤䀜”和“虑䀜”,皆应为“眼观+心照”的双重感知。在京畿暨东北话中,通常不会用作肯定式。
“没虑䀜”之“虑”,或为“理”之异读。“䀜”,属重读音节,似乎不能作“乎”。
“不恤䀜”,“没虑䀜”,东北暨北京方言辞书多有著录,但在构成上可谓五花八门。
“不恤”,较早见于《书·汤誓》,孔颖达疏为“不忧念”。《汉语大词典》释为“不忧悯;不顾惜”。
借鉴《旧唐书·裴度传》中的“不恤人言”,“不恤䀜”应可解读为“不恤己䀜”之简省。
对于自己所见客体之瑕疵,不予忧念,坦然接受,义即“不恤己䀜”,简言为“不恤䀜”。
同理,“没虑䀜”应可解读为“没虑己䀜”之简省。对于自己所见之客体,没有留心,无以回想,义即“没虑己䀜”,简言为“没虑䀜”。
虑,所含“思想”或“意念”之义,较早见于《孟子·告子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只能用作否定式的“不恤䀜”和“没虑䀜”,既非同义词,亦非近义词。二者在对象、时态、心态和实现方式等层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眼观”的对象存在差异。“不恤䀜”的对象,通常为人或物的物象瑕疵——非意象瑕疵;“没虑䀜”的对象,通常为人或物的整体或局部,包括但不限于物象瑕疵。其次,词素“不”和“没”,存在着客观上的时态差异,毋庸赘述。二者在心态和实现方式上的差异,前文已经述及。
综上。于“恤”:眼观+心照=恤䀜。于“虑”:眼观+心照=虑䀜。只用作各自的否定式,应属二者不同之中的相同。
小链接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编辑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