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咧”字是非(吴歌)

摘要:或因怠于考证,便将用“口”字旁的字作为首选,似乎已成套路。作为语素使用的“咧”,堪称典型。

“咧”字是非

文图/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或因怠于考证,便将用“口”字旁的字作为首选,似乎已成套路。作为语素使用的“咧”,堪称典型。

  唱唱咧咧,大大咧咧,骂骂咧咧,龇牙咧嘴,因何同属“咧”字系呢?难以见到交逮(待/代)。

  咧,力蘖切,音列。咧咧,鸟声。——《康熙字典》中“咧”之释文(全文)。本义为“鸟声”之“咧”,本音为“列”。以上四例中“咧”的声调变化,应属音随义转,司空见惯。以下涉及音调变化之处,应可依此类推。

  至于语义,以上四例中的“咧”,孰是孰非呢?

  第一,唱唱咧咧,应该说得通。唱,人声;咧,鸟声。唱唱咧咧——人鸟合鸣(合唱),情感偏于负面。

  第二,大大咧咧,似乎说不通。其“咧”,似应为“峛”之异读。

  峛,力纸切,辇尔切,并音逦峛崺,山卑长也。——《康熙字典》。

  峛,咧,声旁相同,语音可通。《康熙字典》中,列,有“裂”“例”两个读音。

  大大峛峛——“高大”但“卑长”,符合形象“大”但情感“贱”的双重要求。此处的形象之“大”,系自大,非真大。在他人眼里,应属不自重(自轻自贱)。

  第三,骂骂咧咧,似乎说不通。其“咧”,或应为“詈”之异读。

  詈,骂也。——《说文解字》。正斥曰骂,旁及曰詈。——《康熙字典》。

  而将“詈”写成“口”字旁的“呖”,则应为“詈”之本音。如:

  “三人见状打算赶紧离开。于是他俩又骂骂呖呖地追赶三人。”——新浪(20051010 转自中国广播网)《暗偷不成就明抢 两男子被北京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

  骂詈,较早见于《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羣臣如骂奴耳。

  音随义转,骂骂詈詈之“詈”,读若“咧”,有《康熙字典》中“列”之两读可鉴。

  第四,龇牙咧嘴,似乎说不通。其“咧”,或应作“捩”。

  捩,并郞计切,音丽。琵琶拨也。又练结切,力结切,并戾入声。拗也。——《康熙字典》。

  捩,今音“liè”,或为入派三声的结果。其韵母今昔衍变的路径,亦可为前文之“詈”所鉴。

  齿不正为龇。露齿不正,张嘴似拗,彼此形态相近,合并谓之“龇牙捩嘴”。

  另外,龇,应可读作“呲”。呲牙咧嘴之“呲”,应为“龇”之异读。而其“咧”,同样应作“捩”。

  龇,从齿,柴省声。读若柴。仕街切。——《说文解字》。仕皆切,锄佳切,并音柴。又侧宜切,阻宜切,并音葘。又庄宜切,音近欺。又并庄皆切,音斋。又锄加切,音查。又仕懈切,音㾹。——《康熙字典》。

  一字六音之“龇”,删繁就简,读作“zī/zhī”或“cī/chī”,似乎都能说通。

  与“咧”形似的似是而非的字词,还有“哆嗦/哆唆”和“啰嗦/啰唆”等。之所以大行其道,盖因为不太容易判断是非。说不太容易判断,是因为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小链接
  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东北方言注疏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