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稿
我教师生涯的第一站
文图/文化信使 邵艳丽(辽宁朝阳)
如果不是在摄影群活动中偶遇喀左四高中老师张向军,我那段记忆还将继续尘封。
1988年3月,我在朝阳第一师范学校开始毕业前的实习,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做班主任,第一次被称为老师。
我实习的班级是86-1班,当时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黄龙华,语文指导老师是王红艳。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怀着十六年寒窗苦读的梦想,怀着迈向社会的渴望,我走进了教师生涯中的第一站。
那一年我22岁。清纯、阳光、自信。当时我不知道这只是我真正人生的起点,还处于懵懂阶段。黄老师严肃认真,说话办事一丝不苟,就跟他所教授的学科一样严谨。他对我的到来不十分欢迎,因为他担心我把他的班级弄砸了,我走后留给他一个乱摊子。我理解他的心情,告诉自己也向黄老师保证,在实习期间一定按照黄老师的要求去做。最后黄老师还是非常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了我并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王老师是位慈祥和善的大姐姐,她像和风细雨一样对我循循善诱,给了我最认真的教导与最亲切的关怀。他们是我教师职业生涯里最直接的导师。
我跟这个宿舍的女孩子住在一个楼层,所以跟她们接触得多一些。看看那时的我,是不是也跟她们一样天真可爱?我穿的那件黄色毛衣就是李艳琴的同学的。没事的时候我就去女生宿舍,跟她们同吃同住,一起学织毛衣。那时候谈论最多的也是服饰、化妆等女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我现在大都叫不出她们的名字,可是有些细节还是能回忆出来的。比如有个同学的毛毛熊玩具我就很喜欢,让她们教我学习滑旱冰。那一年的春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去操场打雪仗……
这是这个班级的班干部里的男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长张凤海,因为跟他接触最多。他干练成熟,真正充当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美术天才戴恩波,现代诗人苑民,高仓健式的明星曹方,豪爽义气的李东兴,聪明幽默的李昌廷,智慧超群的高广成。现在的他们都已经事业有成,有的做了单位的负责人,有的从政当了领导;有的在家乡供职,有的去深圳发展。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看到他们今天的成绩,得知他们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我虽然只当了他们两个月的老师,但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这是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个礼物。“青春、事业,彩色的诗!” 这句话不知被我默诵过多少遍。这娟秀的字体,这诚挚的祝愿,这浓厚的感情,已伴随我度过33个春秋。我在辛勤耕耘的第一块土地上,播种了汗水,收获了幸福。这个影集尽管很廉价,尽管它已经陈旧,可它是我心灵中最圣洁的冰山雪莲,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张向军是这个班级的学委,毕业后被保送到鲁美。一次偶遇,早已互不相识的我们,在饭桌上谈起了读书时代的事情。我突然觉得他应该就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急忙询问他当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结果跟我实习的班级正好吻合。我说你还认识我吗?他说有些面熟。我说你是否还记得你们在师范三年级下半年,来过辽师大的实习老师这件事,他说还记得。当他告诉我班长的名字时,我说我就是在这个班级实习啊。我们俩顿时兴奋起来,他马上拨通了班长张凤海的电话,开始了我们三十多年后的师生第一次对话。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这是我意外的收获啊,没想到我的这段尘封的记忆还能被开启。
回忆起我曾经组织的第一次班会,我还记得是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甚至记得当时表演者的表情;回忆起我第一次登上讲台面对40多个学生呆若木鸡既而转危为安的情景;回忆起哪个学生因为我给作文的评语不满意而哭鼻子……
回到家,我立刻找出了当年的影集,一个个端详他们清晰的面庞,追溯着往日的欢歌笑语,想象着今天他们的模样,幸福在心中荡漾……我渴望知道他们的近况,我祝愿他们幸福安康。
逝去的是岁月,积淀的是真情;尘封的是记忆,开启的是征程。 我生命中的处女地,就像这油菜一样,鲜花盛开,芳香四溢……
小链接邵艳丽,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教系副教授。曾在《锦州日报》发表过散文《蒿香悠悠》。在缘聚辽西博客圈征文大赛获过一等奖。撰写人物传记的《凤鸣朝阳》被收录在朝阳《政协委员风采录》。在《辽宁九三学社》发表《珍惜脚下的顺境》,代表九三学社朝阳市委在《朝阳日报》发表《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一文。
[编辑 冠群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