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在是修心(孙玲玲)

摘要:读完《北大人生讲座》这本书,聆听了朱自清、梁启超等诸多民国大师关于人生的见解,不由产生很多思考。


教育,在在是修心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读完《北大人生讲座》这本书,聆听了朱自清、梁启超等诸多民国大师关于人生的见解,不由产生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教师,不禁试问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回想十几年的乡村教学生涯,每天在批改作业、备课、上课,再批改作业、备课、上课,如此往复。如若没有一点对教育的热忱,又怎会坚持下去?正因坚持,所以热爱,又因热爱,所以才可以坚持。

  教育是有趣的。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生是很短暂的,能有幸成为一名教育者,使得这一生更有趣、更有意义,是生的幸福。曾有人问孔子的徒弟子路,你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后来孔子知道后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个人能够为了渴求知识而到如此地步,足以说明知识是会让人快乐的。而作为一名老师,每天可以同孩子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彼此成长,体会追求新知识与真理的快乐,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胡适先生说,“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无穷的知识,实在是非常快乐的。”作为一个平凡的老师,尝过半生苦乐,现在,一杯清茶,一本新书,每天能够忘我地站在讲台前,便是无上的幸福。

  教育,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蔡元培先生在书中讲道,我们人类刚开始时,种田,挖井,忙于生存,没时间想什么高尚的理想。当科学进步以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不会有口腹之累,应当追求精神的修养。研究科学的人,在透过现象找本质,从事美术的人,是可以创造精神的,这或许是蔡先生提倡美学的原因。

  从前,人类的知识来源受限,多源于自然和乡土。现在,媒体的发达,覆盖之广,分享之多,让人目不暇接。那么,不禁有人产生疑问,把孩子们关在门里读书做什么?以鄙人之见,为的就是让精神世界觉醒,唤醒那颗想要沉睡的灵魂。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好像到处都是知识,却没有人告诉你,哪些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

  教育,要求我们“修己以敬”。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只有我们把自己培养好、训练好、教育好,才能教授别人,这不是大话、空话,是实实在在的话。胡适先生说,“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一个人怎样能使生活快乐?人生是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未曾体会到知识所带来的快乐,又从何谈起呢。

  幸福与快乐相辅相成,都需要我们努力创造,而我想,教育成就了这种创造。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从来不是顺其自然地等待,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创造出来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我们,如同那一个个火炬手一般,用爱、用心、用努力奉献,才使得教育的这个大火炬星火相传,才使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教育的快乐,在于汲取知识的快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生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课堂上碰撞出火花,课后进行反思与推敲,最后收获了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好比是喝酒,契诃夫说,中国人喝酒,讲究礼节,先说“请”字,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啜,每啜一口,吃一点东西。而只有这样喝酒,才能体会酒味和微醺之味,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亦是如此,不可“一饮而尽”。

  卡耐基说“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在有闪光,在在有笑容,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漫漫长路上,不为高分与声誉,不为卖弄学问,只为成长,只为思考,只为修心。

  学生读《昆虫记》时,我会主动问其内容,他开心又有些害羞地给我讲解,我也会给学生讲《人类简史》,从智人的形成到农业的革命,从疆域的扩张到科学的认知,我们一同畅游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感谢书籍,感谢教育,让我们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灵魂。

  与学生一同进步,是快乐,与自己挑战是成长,与教育同行,在在是修心。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龙城区骨干教师,七道泉子镇、龙城区人大代表。爱好写作,读书等。

[编辑 立军]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