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都江堰(鲍国庆)

摘要:1998年,我去成都参加财政部主办的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领导干部培训。

神奇的都江堰

文图/文化信使 鲍国庆(辽宁朝阳)

  1998年,我去成都参加财政部主办的财经类院校财务管理领导干部培训。2011年,又随教育工会考察团,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重建情况。学习考察期间,我们领略了“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和“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山水美景,近距离目睹了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乐山大佛的壮观雄姿,也了解了武侯祠及杜甫草堂的历史沧桑。而最让我兴奋和感动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帶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可以说,这项工程把“因势利导”解释得明明白白,利用得淋漓尽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岷江,从川北九寨沟沿横断山脉一路向南,经汶川、都江堰、成都、眉山、乐山,在宜宾汇入长江。没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前,玉垒山将岷江挡在成都平原西侧,形成平原东西旱涝两重天的景象。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为了让岷江更好地润泽成都平原,造福百姓,与儿子一起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首先,他们将延伸到岷江的玉垒山挖开一宽20米、长36米、高18米的口子,入口的口外宽70米,出口的口外宽50米,形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将岷江之水从此口引入成都平原。离开玉垒山主体的小山(约l5O米长)称“离堆”。在离堆以北600多米的岷江江心,用竹笼装卵石堆砌(现已改为用条石和混凝土筑成)的长80米、宽40米、高6米的半月形堤坝,因坝头形如鱼的嘴巴,故称“鱼嘴”。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经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外江仍走原河道,也称“金马河”。内江河道挖出的泥沙堆在内、外江之间,形成的堤坝称“金刚堤”,连接鱼嘴和离堆,也是内江的护堤。鱼嘴的功能就是自然“疏”解分流,枯水期内外江分流比例6:4,丰水期则是4:6,科学合理的分流,既能满足成都平原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又能保证不至超量发生水患。

  其次,就是“排”泄功能。离堆以北100米的金刚堤上,建一高2.l5米的堤坝“飞沙堰”,水遇到离堆后形成旋涡,将水底的泥沙卷起回流,从飞沙堰随水漂出进入外江。这就可以使进入内江的泥沙及过量的水及时排出,以保证内江灌区及成都市区的安全。在飞沙堰和离堆之间,还建有一高2.2米的堤坝,称“平水漕”(也叫人字堤),它是飞沙堰的辅助泄洪道。鱼嘴上游东岸的玉垒山下,沿江建有长l950米的“百丈堤”,它的作用就是,当岷江洪水时,提前将洪水逼向西侧,让更多的洪水及泥沙进入外江,减轻鱼嘴分流的压力。洪水时,因百丈堤的作用,内外江水比例大概是3:7。

  经百丈堤、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平水漕、离堆的自然协同调解后,已经有了灵性的内江之水被宝瓶口“引”入成都平原,再通过分渠进入成都市区及农作灌区,从而,成就了成都市区河网密布的格局。因水,这个城市有了灵性;因水,广袤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飞沙堰对面,玉垒山有一凸出的山体,内江在这里形成一平静的小湾,称“凤栖窝”。凤栖窝下面埋有4根卧铁,是清淤的基准。每年冬季枯水期吋,要对内江河道清淤。现在,都是用挖沙船。过去,须在鱼嘴处将内江断流,然后人工清淤。清明放水时盛况空前,要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李冰当时制定了“遇弯裁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针和“深淘滩,低作堰”的年修原则。后人也都按此方针和原则,很好地利用和保护了这项伟大工程,虽经历了2270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它将永载史册。

  有灵性的水,懂人心思。原本不十分听话的岷江,经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调理,变得异常温顺、乖巧,使得八百万亩良田及几千万百姓尽享其利。完成使命后,内江在彭山县江口镇与外江汇合,然后,一路高歌,带上大渡河、青衣江接受了乐山大佛的检阅,最后,从容地归顺到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展示它更大的能量。

  为表达对李冰父子的崇敬,世代不忘他们的功绩,后人在玉垒山上建了“二王庙”。汶川地震时,二王庙丝毫未损。

  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的管理也可借鉴其原理,“因势利导”一定是最好办法。

小链接
  鲍国庆,蒙古族,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54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贾家店国营农场。2014年10月从辽宁省朝阳市财经学校退休。热爱篮球、写作。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