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中秋(杨广大)

摘要:又逢中秋,伴着丝丝清凉,伴着五谷芳香,伴着唧唧虫鸣,伴着那轮挂在蓝天的莹莹明月,人们步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中秋节特稿

月明中秋

文/文化信使 杨广大(辽宁北票)

  又逢中秋,伴着丝丝清凉,伴着五谷芳香,伴着唧唧虫鸣,伴着那轮挂在蓝天的莹莹明月,人们步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初,盛行于宋代。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等民俗,千百年来,人们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

  中秋夜,月亮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高空,天地间突然变得神奇起来,月光流泻,像滔滔不绝的银色海水倾盆而下,将大地、山峦、河流、村庄、城市统统罩在一层淡淡、薄薄的轻纱里,朦朦胧胧,亦真亦幻,水墨画一般幽雅纯净、意境深邃。溶溶月色缠绕于木槿花、玉兰花那暗香浮动的枝头,花影婆娑,更增几分妩媚。站在树下,洒一身斑驳,绝美月色像一位出色的染匠,将花影、叶形巧妙地染在身上,我也似乎有了花与叶的灵性。

  中秋皎洁的月亮,似乎总能点燃人们的灵感。围绕月亮霓虹般神秘的光环,远古人类创作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浪漫神话,历代诗人更是创作出了浩如繁星的璀璨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代诗人张九龄借望月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宋朝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多少离怀起清夜,人间重望一回圆。”明代汤显祖的这两句诗透出的是一种感伤……

  古人赏月,感觉常常带有一丝愁绪。那时,战事频繁,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因而中秋之夜,身处他乡的异客,只能独自一人孤寂地面对一轮明月黯然神伤。而今,交通便捷,千里之外一日还;通讯发达,通过视频即可天天见,可谓“天涯若比邻”。今人少了古人那种相见之难、相思之苦,赏起月来,自然是心情舒畅、其乐融融。

  仰望墨蓝的天空,忽然想起儿时的中秋节。那时,盼中秋节,其实盼的是吃月饼,就像盼端午节吃粽子一样。记得那时农村的月饼只有一个品种,用土黄色的包装纸包着,一包一斤五块,而且多年不变。不像如今月饼花样繁多,包装精美。但吃起来却觉得又甜又香,津津有味,正如苏东坡所言“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感觉是天下最美的食品,因而总是百吃不厌。有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各自拿着一块月饼,一边吃,一边在村子里疯跑着追月亮,可是不管跑到哪,月亮总是在我们前面,仿佛睁着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看着我们。多年后的一个中秋夜,我在小城的街巷里走,蓦然发现,无论我走到哪,一抬头,总会看见那轮照彻天宇、夜明珠般的月亮陪伴在我身旁,用她那温柔的目光看着我,给我温暖、给我力量,也给了我最珍贵的人生启迪。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中秋之夜,人们阖家团圆,共赏当空皓月,同品美味月饼,感受千古诗心,灵魂与月光共舞,那一定是世间最美妙的境界了。

小链接
  杨广大,辽宁北票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理事,北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辅用书、中学语文考试阅读分析题、各种散文选本,出版散文集《故园风物》。

[编辑 冠群 雅贤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