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趣话:“鬼字”
文图/文化信使 吴歌(辽宁锦州)
所谓“鬼字”,见于正北方网(20160906)《家乡“鬼字”:呼和浩特方言里哪个字最神奇》。文章的拼音小标题,依次为“niᔓtēng”“fèi”“b蔓ke liāng”“tiā kā”和“zá zèng”等。
文章说,同样表达疼痛的感受,除了“啊”“呀”,呼和浩特人还常说“fèi”。喊“fèi”的时候唇齿相碰,不像前者气息痛快无阻碍,但喊出时又不像前者瞬间把力气聚在喉头,而更像只是在嘴边轻轻带过——复杂但不费力。给小编的感觉是,觉痛者的身体状况还没有那么糟,倒给了旁边担心的人不少安慰。
离开晋方言区的呼和浩特,“鬼字”在济南方言里似乎更“鬼”,据说会难倒一批秀才。
突遭疼痛时济南人会叫一声:“fá!”或“fái”。这个fá(fái)怎么写?恐怕也得难倒一批“秀才”。题目中用了“伐”字替代fá,颇属无奈。一个人被别人踩痛了脚,他会叫道:“唉哟伐,勉(踩、踏之意)我脚(juě)咧!”——济南网(20170315)《聊一聊济南方言“唉哟伐”》。
济南网文章说,有意思的是,疼了喊fá或fái,被热物烫了一下,济南人会呼“fé(音近‘佛’)”,譬如:“fé,fé,这馍馍彷不热(很热之意)!”
与呼和浩特方言和济南方言的“鬼字”同义,东北方言里的“鬼字”似应为“fè”。如:
“fè!fè!脚硌得这么疼!”“fè!fè!烫死我咧!”
窃以为,“fèi”“f锓fè”等,或均应为“咈”之异读音。“咈”之用例,较早见于清代的《儿女英雄传》:公子松开两手,慢慢的拳将过来放在嘴边“咈咈”的吹着,说道:“痛煞我也!”——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据查,咈,当下常见辞书似已失收。冠以“大”字号或网络版的辞书里,“咈”音“fú”,或与《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不符。
佛〔fó/fé/fè〕,费〔fèi〕,拂〔fú〕,可为从“弗”字系之“咈”所鉴。
济南“鬼字”的“fá”和“fái”,或应为“咈”音“fé”和“féi”之异读。咈,在粤方言中亦属“fat”音节。另外,韵母(韵腹)“e/a”转换,或曰宽窄韵母转换,在方言中并不鲜见。
前述正北方网文章中,呼和浩特“鬼字”的“铁壳”音“tiā kā”,当属一例。
至于“佛”音从“fó”到“fé”,或曰韵母从“o”到“e”的转换,应属东北方言理论的通识。就是说,东北方言里的韵母“o”通常会说成“e”。
咈,本义“违戾”,又通作“佛”“拂”。拂,含有“去也,拭也,除也”等义。
“fé!fé!”“féi!féi!”“fè!fè!”“fèi!fèi!”南腔北调的“咈”,堪称突遭疼痛时的“安慰剂”。
诚如正北方网文章所说,“咈!咈!”令自己“感觉没有那么糟”,也给“旁边担心的人不少安慰”。
口诵“咈!咈!”之时,心在咈(拂)去疼痛。
小链接吴歌,曾用名吴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高级经济师。锦州市“最佳写书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金融专业论文和业余摄影作品,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编辑 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