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零食——红根儿
文图/文化信使 史庆友(辽宁阜新)
小时候,老家那儿穷,全村一百多口人守着几百亩山地过日子,上一天班,也挣不来几毛钱,年头不好还得往生产队里倒找。生产队穷,家里就更穷了。那时候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现在超市里卖的零食是什么滋味,不过童年的我们天生就好动、好吃,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嘴巴的要求。不同的季节我们会找不同的零食替代品。
春天来了,树发芽了,草绿了,花开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开始了……
早春,最先吃到嘴的是榆树上挂满枝头的一串串的榆钱,大把大把地撸下来,往嘴里塞……
大地刚解冻,拿着小镐头,挎个篮子,去大地里刨野蒜,更多的时候刨野蒜是引子,刨红根儿是真。红根儿,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如同红色的胡萝卜,头粗尾细,直伸地下,头部直径有0.5厘米,长20厘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一种清脆、清香的感觉。红根儿是二年生植物,大多生长在沙地中,我们吃的是经过冬眠还没出叶的植物根,红根儿出叶正是惊蛰前后,此时的红根儿就不好吃了。
查了下资料,红根儿的学名叫“野老鹤草”。早春,经过冬眠的植物根经春风一吹,露出嫩绿的小叶芽儿,在野草中间,很显眼,我们将其从土里刨出来,刚刨出来的红根儿外皮深红色,筷头粗细,一拃来长,有点像人参的样子,我们如获珍宝,抖落几下,看着没土就塞嘴了;上学后,老师说要讲卫生,学会用手擦一擦,讲卫生的女孩子会将外皮用手指甲刮一刮,露出里边胡萝卜颜色后再放嘴里咀嚼。
童年,伙伴们都喜欢红根儿,把红根儿当作美味。那时一到周日,几个伙伴便聚集在一起,扛着刨野蒜的小镐,兴致勃勃地奔向村外的沙地中……来到目的地,伙伴们便自己选择方向,开始寻找红根儿。伙伴们扫雷一般,弯着腰,低着头,眼睛直视着地面,一旦发现一团紧簇的红绿相映的小叶儿,便迅速地用手指轻轻地抠去那团红绿相映叶子下面的土,如果是红根儿,便欣喜地直起腰来用小镐刨,刨下来便开始享用,将红根儿夹在手指中间从头到尾撸一下,撸掉表皮,使其露出鲜红的果肉,送到嘴里细细地咀嚼品尝……那甜津津的果肉使人越嚼越有滋味。开始挖时,边刨边吃,吃够了才往自己带来的小篮子里放,如果红根儿多了,一上午能挖几十根,甚至更多……自己吃足了,将吃不了的带回家,分给弟弟、妹妹们……让他们也享受一下我们的劳动收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那时挖红根儿总有那么一股热情,哼着小调,品尝着甜津津的野味,其乐无比……
出叶的红根儿长得很快,不几日就会长出长长的蔓子,开出紫色、淡粉、红色的花,结出如同仙鹤头一样的果实,通常一枚果子里会结五颗种子,老鹤草的种子很神奇,种子的顶部像一条“长尾巴”,当种子成熟的时候,只要人或动物稍一碰果实的顶部,“长尾巴”会马上分离,扯着种子飞了出去,像一支支射出去的箭,飞到哪儿,就在哪儿落地生根。
老鹤草的植株是一种中药,邻居张爷爷每年的夏秋季节都要采好多,去掉干枯的部分,将新鲜的部分水洗,切段,放大锅里水煮。张爷爷自己不会切,他是位读过私塾的教书先生,可以说是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但对红根儿情有独钟,他费尽千辛万苦将红根儿秧采回来,求大家帮他切,放锅里熬。那时候烧柴少,老先生从早春开始就捡柴草,为的是熬红根儿秧的时候有烧的。老先生曾同我们讲:谁要是给他拾一捆柴草,他就给谁讲一段故事。老先生的故事真多,好多故事现在想想,还记忆犹新。老先生的故事,有长有短,但都很有哲理,能说明一个问题。
说了半天,朋友们还不知道张爷爷熬红根儿干什么吧?其实老人熬红根儿,都是为了乡亲们,老人博览群书,对中草药有很深的研究,他说,红根儿是一种中药,而且药效特别好,用红根儿加适当的其它中药熬,常常熬几天,去掉红根儿的残渣,再熬,就是油黑的红根儿膏,老人说这是药精,能治好多种常见病。
出于好奇,查了一下资料,现代医学对老鹤草有很高的评价,老鹤草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单用有效,水煎服或熬膏用;如配伍桂枝、当归、红花、芍药等中药,能增强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老先生熬药精,从来没卖过一分钱,谁家大人孩子有个毛病,适合用药精,老人会主动送药上门,老爷爷可是乡亲们心中的大善人。
现在提起红根儿,恐怕家乡的孩子们已不认识了,而我则无法忘记,因为童年里,红根儿不仅仅是我的美食佳肴,更重要的是挖红根儿让我养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小链接史庆友,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作品发表于《辽宁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编辑 冠群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