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祭
——2022年清明节写于雅俗斋
文/陈玉民(辽宁朝阳)
清明祭祀活动,自上古开始,在中国已经延续几千年了。我无从查找其中最让人悲催的该是哪一年的清明节。仅就上世纪初以来而言,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烧毁圆明园、杀死无数同胞过后的1901年清明节?是1910年鼠疫过后死亡6万余人的1911年清明节?还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死亡30万人过后的1938年清明节?还是1945年14年抗战中国军民死亡3500万过后的1946年清明节?在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或外族侵略或重大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数不胜数,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死难者难以安息、活人难以泪祭的清明节。历史的伤疤太厚,我不想回忆历史上那些难以忘怀的清明节,去触及那些带血的伤疤,因为我不能承受其中之痛、其中之辱、其中之苦。
今天是公元2022年的清明节。这个清明节,是进入本世纪后让我感觉最沉痛、最悲催的清明节。
这个清明节没有雨,或许因为眼泪流得太多的缘故,导致苍天无泪可倾,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居然没有意象中的雨纷纷。虽然阳光朗照,但我的心情依然豁然不起来。这个清明节,因为许多城市都处在疫情封控中,往年清明节络绎不绝的祭悼人群不见了,空巷无人。城市大部分的酒店、饭店、洗浴中心关门歇业了。祭祀路上,牧童曾经指给人们的那个杏花村也封村了。这般景象,与唐朝诗人杜牧诗中的清明节,相差太大。
今年的这个清明节,因疫情封控变得如此的不一样。这是新冠病毒全世界大流行,夺走世界600多万条鲜活生命过后的清明节。在这场旷世新冠病毒大流行中,中国人首当其冲,经受了最严重的生死考验。病毒先是在武汉爆发,接着全国诸多城市感染,今春疫情再次袭来。举国抗疫之际,在中国的大地上,再一次上演了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感人场面。我们的党和政府,视人民生命至上,从不言放弃,动员全国力量,与病毒进行殊死较量。武汉抗疫战,国家先后调动数万名医护人员,在2020年的除夕逆行武汉,迅速建成大型方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扼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让多少个生命,重新复活;多少个家庭,再度团圆。接着连续发生在天津、南京、沈阳、大连、深圳等多地的保卫战,同样惊心动魄。我们的人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可谓是众志成城。善变无踪的病毒,与我们的意志在比拼,与我们的科技在较量。虽然我们严阵以待,但狡猾的病毒,总是凭借较强的传染性,时有破防。在这个春天,吉林、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感染人数连续增加。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经济规模和城市地位,与国运相连,与兴亡相关。在此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又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精兵,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毒封杀于城门之内。与此同时,吉林、长春、沈阳等城市也紧随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病毒“阻击歼灭战”。今年的清明节过得如此不平凡。我们的祖先、前辈们,没有看到多少前来凭吊的身影。倘若地下有灵,逝去的先辈们一定知道,人间正在展开一场与病毒抢夺生命的大决战。此时与病毒激战正酣,人们或是战斗在方舱医院里,或是正在忙于检测核酸中,或是值守在各个出入口。没有时间到墓地陵园去祭奠,没有空闲把鲜花供奉到祖龛牌位。为的是尽快关闭人间通往地狱的大门,让陵园不再增加新的坟墓,让天堂不再安放那些不舍的灵魂。
今年的清明节过得格外沉闷。在这场疫情中,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病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之一,但对于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人民,对国外因病毒而死去多人的状况,也是忧心忡忡。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22年4月5日,全世界先后有6178912人死于新冠病毒。新的死亡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残酷现实,让我们难以安宁。我们知道,逝去的每个生命个体都是非常宝贵的,生存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就因为生存空间不同,地域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生存机遇。过去有的人总抱怨中国人的命不值钱,向往西方自由世界。疫情来临,此言不攻自破。中国虽然死亡人数最少,但在这场战“疫”中,付出的代价是最高的。为了人民的健康,党和政府不计代价。“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是这场疫情让中国人感悟最深切的肺腑之言。
今年的清明节,让我们深切悼念的还有,“3·21”东航MU5735空难逝去的132名同胞。生命无常,世事难料。本来他们可以与我们一样分享小康社会带来的福祉,与我们一道体会当今中国不断壮大的自豪。可是,这个春天的花朵刚刚绽放,他们就离我们而去了,这让我们深感悲伤。
清明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赓续衍生的一种文化,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缅怀,一种哀悼。
清明祭,蕴含着一种家国情怀,彰显着一种民族情愫。
清明祭,表达的是一种悲思,抒发的是一种敬仰,铭表的是一种虔诚。
清明祭,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独到的祭祀礼仪。民族延续、生命传承,血脉相连。情感无法割舍、道义难以终结。祖先们,选择在一个春和景明、万物勃发的日子,祭祀先人,告慰祖亲。一年又始,春来花开。出发之前,感恩在先,怀德敬亲,慎终追远。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也延续成一种风俗。正是因为有清明节这样一种祭祀,让我们在内心怀有一种敬畏,懂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清明祭,情系祖脉,关乎国运。一个熄灭香火的家族,一定不会绵延发达。一个忘记历史传承的民族,一定不会走向繁荣兴旺。
清明节之祭,我们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做过贡献的先贤、圣哲们而祭悼。他们用智慧之光,点亮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之火。
清明节之祭,我们为推进朝代更替、维系江山稳定、促进民族兴旺的政要、烈士们而祭悼。他们是这个社会社稷安宁、不断进步的脊梁。
清明节之祭,我们为那些默默无闻、传宗接代、赓续香火的列祖列宗而祭悼,他们是繁衍中华民族这个庞大族系的功臣。
清明节之祭,我们还要为世界和平和正义而殉难牺牲的国际友人而祭悼。他们是世界公德、人道的守护者、捍卫者。
清明节之祭,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追忆,也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缅怀。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所追忆的,除了宗亲的慈德恩惠,还有族脉的生生不息。我们所缅怀的,是那些为家国尽忠的无疆大爱,那些为人世尽责的不朽精神。
慎终追远清明祭,叩拜宗亲血脉维。
无边大爱心香绕,慰告英灵泪浸衣。
愿疫情早日消退。请允许我们以中国清明节的祭祀方式,向世界祷告:让人类远离瘟疫、远离灾害、远离战争。让平安和健康与人类相守相拥。让天国不再有因病而逝、含冤而去、抱憾而终的灵魂。
小链接陈玉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朝阳市作家协会顾问,朝阳市诗词协会顾问,朝阳市楹联家协会顾问,朝阳市古生物化石协会顾问。曾任朝阳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务。先后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文心览胜》《中华成语沉思录》《中华诗词畅想录》《古都风韵》《中华名胜诗韵录》五部文学专著。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