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中国文艺划时代的耀眼坐标,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道路上的一座明亮灯塔。据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文艺政策,对革命文化和新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人民群众、勇攀创作高峰、讲好中国故事,《今日朝阳网》《好名声网》编辑部向好名声网助理编辑队伍发起“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征稿活动。现编发部分优秀作品,以飨广大网友。
重温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启示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了。80年来,改革沧桑巨变,中国的文化,随同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而今,当我们重温这部经典的光辉文献,只觉历久弥新,并给予我们太多的启示。
首先,文艺作品要坚持好正确的方向。在多种文化融合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文艺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这其中不乏空洞乏味以及没有任何价值意义的作品。《讲话》中强调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只有坚持这个根本,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的文化。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文艺作品,才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欢。
这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有中国的“文艺精神”,即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提高政治觉悟与政治站位,才能使文艺作品贴近基层群众,做到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体现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样是鱼水的关系。再好的创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科学与实践,都是与时代背离的。只有追求实事求是和科学、客观真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就人民大众的文化。
其次,做个文学作品里的“真俗人”。初识“真俗人”一词,是在沈从文先生的文里。何为真俗人?作者说得好,“明本分,重本业,虽不曾读万卷书,使得心窍玲珑,却对于美具有一种本能的爱好。”俗人,也有真假。喜欢附庸风雅的假俗人,并不可耻,相反是可爱的。至少他们在追求热爱艺术的道路上。真俗人,定是热爱生活,心生美善之人。花草抑或光线,一句话,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他不必装着附庸风雅,俗人一个,活得实在。在作者眼中,这种真俗人,并不多见。从未下田耕地之人,讲给他人耕作之事,岂不笑话?如果文学作品中多一些“真俗人”,那么定会创造出很多高质量的、有价值的瑰宝之作。
再者,文化的进步,只有在继承中才能得到延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一言一行,忠信仁义,孔夫子早有记载。有根、有魂的文化才是走向世界的文化。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流传至今的原因。祖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返本开新”不是一句空话。一首好歌,一句好诗,会永远流传下去。经典的作品一定是人民大众心中的优秀作品,会与时代同在。
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重学延安精神,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切文艺作品,都来源于人民生活,让我们坚持好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观,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
小链接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任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喜欢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生活,爱好读书、写作、旅行等。最喜欢的一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