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平静的父母
文/文化信史 郭立萍(辽宁朝阳)
高考结束了,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孩子,十二年的学习生涯有了一个总结,人生路上遇到了第一次转折。去哪些学校,学哪个专业,决定着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对于父母,十二年的学习陪伴告一段落。而对于考试结果,有满意的,有失落的,有欢喜的,有忧愁的,有不管去哪里都要上学走的,有不甘心准备复读的。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事实,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和做孩子的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接受事实。
中学时代我最喜读陶渊明的田园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副超然物外的自在与惬意。读着诗想着作者就是那个忘怀世事,绝弃名利,于清贫中安然知足的世外之人。在他的诗里仿佛所有的事都不是事,清贫时每每也向往自己能有陶潜那样的豁达和与万事的和解。近日读了陶潜一首诗《责子》,却发现原来超然世外的人也会为孩子的问题而烦恼忧心。
《责子》诗云:“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面对不求进取的孩子们,陶渊明心中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说:“天意如此,我还是喝酒吧。”
当然陶公在诗中一定是夸大了自己孩子的不如意处,但是面对不如意的孩子,他没有声色俱厉地斥责,只是以戏谑的口吻写出了自己的无奈,写出了孩子们的现状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人啊,最过不了的是自己的心关。换个角度想,如果陶渊明自己并无才学,对于家中五个儿子,也没有过高的期望,那就不会有过多的失望。却偏偏他饱读诗书,儿子却不能成才,才更加地不甘更加地忧心。但是陶渊明仍然乐观地接受着现实,没有整天的怨天尤人,他平静地接受了孩子们的平凡,感叹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可能也正符合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处世风格。
由此想到当今的社会,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这已经不是一个拼爹的时代而是一个拼孩子的时代。孩子优秀,家长自然舒畅,干工作劲头十足,生活起来也元气满满;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每天就会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一提起孩子只能叹息摇头上火伤心。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焦虑?因为没有本事没有能力你如何能在社会上立足,你如何能给自己一个更好一点的生活?当下正热播的《少年派》,林妙妙妈妈为孩子学习焦虑,苦口婆心地告诉妙妙:你现在的大学只是个二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考研,以后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妙妙爸爸则认为自家孩子健康,快乐,善良,本质不差,人生的路可以由她自己做主。什么是好一点的生活,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而当下,孩子们面临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上清华有上清华的辉煌,读专科也有读专科的出路,人生本来就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选题,不是只有一个答案。只要你认真去做,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你都会出彩。只不过想不开的总是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让很多“养心智”的孩子就比“养口体”的孩子更得父母欢心。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父母争光,让父母人前光鲜,而真正幸福的父母往往是那些有子女陪伴的父母。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有人说:是大树也好,是小草也罢,孩子总有他自己的生活。所以那些焦虑的父母,应该平静一下,只要我们的孩子健康,阳光,他的前途就是光明。家长不过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媒介。所以要看开、想开、放开。我们大都是普通孩子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很平凡,我们父母只要尽义务,不要强求。接受平凡的孩子,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接受生活给予你的一切,做平静睿智的父母,你的生活,真的可以阳光灿烂。
小链接郭立萍,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好名声网助理编辑,现就职于辽宁省朝阳县自然资源局。朝阳市诗词学会会员,朝阳县楹联协会会员。热爱生活,爱好摄影读书写作。文章多次发表在省市县报刊及网站上。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